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R】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组织模式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8-17 10:04:17
 
,占地面积在16000m²以下;九龙塘站、铜锣湾站及中环—香港站为中等规模站点,总面积为 30000 ~ 80000m²,占地面积为 25000m²左右;而尖东—尖沙咀站则为大规模站点,总面积为100000m²左右,占地面积为 50000m²左右。

2.功能构成特征

      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由商业、通行及停车功能构成。其中,商业功能主要指零售、休憩、娱乐和餐饮等,包括通道两侧的小型商铺以及与地铁站点相连通的大中型地下商场;通行设施则主要指组织人流疏散的各种通道、出入口、踏步与自动扶梯等。
      梳理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各类功能面积及占比可以发现,通行功能与商业功能是地下公共空间的必备功能,其中通行功能所占面积不小于地下公共空间总面积的22%,但是不超过70%,而商业功能所占面积则不会超过地下公共空间总面积的50%。基于各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构成,可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单功能主导,表现为以一种功能为主,以另外两种功能为辅;另一类为多功能混合,即商业、通行及停车功能占比较为均衡。在单功能主导类型中,北角站、金钟站与中环—香港站地下公共空间以通行功能为主,其占比达到了60%以上,黄大仙站地下公共空间则以停车功能为主,其占比高达72%;多功能混合类型主要包括铜锣湾站、九龙塘站及尖东—尖沙咀站地下公共空间 ( 表 2)。

3.空间布局特征

      基于不同的环境限制条件,7个站点的地下公共空间形态各异,结构复杂。为提炼其形态布局特征,本文将地下公共空间抽象为由地铁大堂 (T)、商业空间(C)、停车场(P)、出入口(■)与通道等要素构成的三维空间,在此基础上对7个站点的地下公共空间进行形态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星状、树状与网状三种布局特征 ( 图 4 ~图 6)。

 

    

      星状空间布局是指从地铁月台出发,通过单个地铁大堂关联地下商业、停车、通道和出入口等空间要素的空间布局形态,其三维结构较为简单,占地面积小,地下连通范围有限(图7),如北角站、黄大仙站及金钟站地下公共空间均使用星状空间布局。树状空间布局是指地铁月台分别与多个独立的地铁大堂相连,每个地铁大堂与地下其他功能空间相关联,形成了类似于树形的空间形态(图8)。

      此类型空间布局可看作是多个星状空间布局的复合体,占地面积更大,在地下的延伸范围更广,如铜锣湾站、九龙塘站及中环—香港站地下公共空间均采用树状空间布局。网状空间布局是指一个或多个地铁月台与多个相互连通的地铁大堂相连,并与其他地下功能空间相关联(图9)。在网状空间布局中,人流可在地下空间非定向流动,其结构更为复杂,地下各种功能连通程度更高,人流机动性强,如尖东—尖沙咀站地下公共空间即属于此类型。

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组织模式提炼

      通过对7个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星状空间布局的地下公共空间均为小规模建设,属于单功能主导类型(黄大仙站、北角站及金钟站);树状空间布局的地下公共空间均为中等规模,既有单功能主导(中环—香港站),也有多功能主导(铜锣湾站与九龙塘站);网状空间布局的地下公共空间对应大型建设规模,属于多功能混合类型(尖东—尖沙咀站)( 表 3)。在此基础上,可以将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的组织模式归纳为四类:单功能星状空间组织模式、单功能树状空间组织模式、多功能树状空间组织模式与多功能网状空间组织模式 ( 表 4)。

1  单功能星状空间组织模式

(1)基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