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设施的对接。其中,浦东软件园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格局,按照生活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完善居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交通对接和用地约束;阳澄湖度假区遵循城旅互动的发展思路,从对接旅游项目、完善旅游服务等方面实现旅游业与城镇的互动发展,阳澄湖科技园则通过完全融入昆山市中心城区来实现一体化发展。
(2)打破单一的“中心镇区”集聚格局
规划采取差异化的集聚策略,在镇域内部打破单一的“中心镇区”集聚格局。例如,石牌片区二产集聚,可采取“留二优二”的策略;巴城片区主要集聚了旅游、服务和居住等功能,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并满足居民对基本生活服务的需求;正仪片区商务功能集聚,应加强商务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
4.突出特色,塑造城乡特色空间
(1) 基于“三分法”的特色资源评价
巴城镇的特色资源丰富,规划按照“三分法”对各类特色资源的独特性与影响力进行评价(表1),在此基础上划分了巴城镇的标志特色、优势特色和基本特色,并对其进行分类规划引导。其中,标志特色是城镇特色的核心要素,应注重对老街、历史文化遗址和阳澄湖水上公园等标志性资源特色的塑造;优势特色是城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挖掘巴城镇在文化、休闲度假和湖泊等方面的特色,提高巴城镇的吸引力。

(2) 构建完善的特色空间体系
按照“游湖赏街新慢城、聆曲品食古水乡”的特色定位,结合特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规划形成“三横、一纵、一环”的特色空间格局(图2)。其中,“三横”指的是贯穿镇区、连接阳澄湖景观带与昆山市区的东西向景观轴线,是进入阳澄湖度假区的重要旅游景观界面,以城镇景观界面及自然绿化景观为主;“一纵”指的是规划以湖滨路为纽带,串联柳林、港湾、水岛、渔帆和度假村而形成的十多公里长的阳澄湖湖滨景观带;“一环”指的是规划环绕雉城湖、巴城湖、东阳澄湖和傀儡湖形成的环状滨水开敞空间。此外,对于由特色景点、各类广场和特色街构成的城镇特色节点,主要依托旅游资源进行建设。

(3) 以水为魂凸显空间特色
规划以“五湖”为核心、以丰富的水系基底为网络,构建完善的绿化系统及绿道网络,使其楔入城镇空间,突出水乡特色。“五湖”突出不同的空间特色主题,在保护水体及重要岸线的前提下,适度引入主体功能,营造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对于不同湖泊的景观设计、配套设施建设及空间界面也都要进行差异化的引导 ( 表 2)。

规划将所有湖泊岸线分成了四大类,即生态防护型、休闲娱乐型、商贸游乐型和游憩健体型(图3),并对该区域进行分类、分段式引导。规划不仅强调对该区域的景观特色进行塑造,还注重凸显其公共空间的属性,如在临湖地段以绿道串联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将空间特色塑造与日常游憩、旅游休闲等功能相结合。

(4) 突出街道空间特色
规划打造老镇古街、特色商业街和滨水休闲街三类特色街道(图4~图6),突出街道特色及其生活化、休闲化的特征 ( 表 3)。


5.以人为本,营造慢生活方式
(1)构建慢城、慢生活框架
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的发展需求,以塑造“慢城、慢生活”为目标,通过绿道、蓝道建设与老街改造等项目,为游客带来慢聆(以“说吴语,听昆曲”为主题,以文化博览园、老街等为支撑项目)、慢食(以“尝湖鲜,品肥蟹”为主题,以蟹舫苑、渔家灯火等为支撑项目)、慢行(以“湖边走,林中徜”为主题,以环湖绿道、蓝道等为支撑项目)、慢游(以“体验行,休闲游”为主题,以农庄、水城和主题乐园等为支撑项目)的慢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