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坡地控制
除山体外,规划对坡度较大的坡地进行绿线保护,将地形坡度大于8%小于20%、高程大于110m的非山体区域定义为坡地,并控制坡地区域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基本要求如下:①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绿地内的坡地以保持自然坡度为主,非绿化用地内的地形改造则采用台地的方式。②为保护坡地地形,顺应坡地走势,坡地控制区域内的建筑宜前低后高,且坡度在15%及以上的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24m,容积率不超过1.5;坡度在15%以下的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35m,容积率不超过2.0。此外,在具体的地块规划设计中,可将坡度、高层变化明显的丘陵山体规划为社区公园或地块内的集中绿地。
(3) 水系保护
规划将联系邕江与两侧山体、连续度高、尺度较大及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水系划分为廊道型水系;将尺度较小、连续性差及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枝状水系划分为融合型水系。对于廊道型水系的保护,规划借用美国城市形态准则的“断面法”,将南宁市分为T1~T6六个分区,对各分区范围内的廊道型水系制定不同的控制要求;对于融合型水系的保护,规划主要分析各个行政片区的水体面积及水面率,并要求在下位规划中各片区的规划水面率不得低于现状水面率。
2 融入山水—构筑城市与山水相融的城市功能结构形态
规划在预判未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在编的《南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构筑融入山水的“一带、两环、四心、四轴、四片”的城市功能结构形态 ( 图 5)。

(1) 邕江发展带建设指引
针对邕江沿岸地区存在的连续性差、江南与江北落差大、道路网密度偏低和公共岸线偏少等问题,规划提出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①在沿江地区打造若干高能级的公共功能节点,形成“一带串多点”的格局,全面提升滨江地区的功能业态,使之成为连续的城市核心发展带;②在滨水地区根据不同区位及相应的活动人群特征,植入多样化的功能业态和活动场所,使之成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活力带;③塑造具有标志性意义、南北岸相协调的天际轮廓线,使之成为城市的标志;④通过弱化沿江道路机动车功能、构筑城市慢行系统主动脉、加强道路衔接和增设辅路等手段,优化沿江交通,提高邕江沿岸地区的可达性;⑤根据邕江发展带的发展现状,从核心策略、功能定位和功能主题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段构思 ( 表 2)。

(2) 城市中心山水空间特色指引
城市中心聚集了政治、商业、文化和金融等核心功能,加强其山水空间特色的塑造是打造“山水城市”形态的重要内容。因此,规划通过组织城市功能空间、增加滨水与沿路景观绿带、控制建筑高度与强度等手段,强化城市中心与山水的空间联系 ( 图 6)。

就老城商业中心而言,朝阳溪虽贯穿其中,但与两侧没有空间联系,缺少滨水活动,且人民公园作为老城内部唯一的山体绿化,与老城商业中心呈脱离状态。为此,规划建议改造西关路至新民路段的朝阳溪滨水活动空间,改造人民东路、新民路路口的棚户区,打造串联邕江—老城遗址、中山路小吃一条街—核心商业商务区—西关路、兴宁路步行街—朝阳溪滨水休闲绿带—棚户区改造地块(主题商业)—人民公园的“L”形的慢行系统,增加老城商业中心的亲水活动。
就金湖广场—会展中心—万象城综合服务中心而言,万达广场与该中心的联系不紧密,呈脱离状态,并且山体走势被民族大道两侧的商业、住宅阻挡。为此,规划建议增加竹排冲—民歌湖—万达广场段的滨河绿带活动空间,打造沿竹排冲的南北向活动轴,增加万达广场与该中心的联系,在空间上形成万达广场、金湖广场和万象城三足鼎立的态势,同时保留会展中心南侧的小山体,打通民族大道两侧的山体绿廊,贯通山体西北—东南向的绿廊,最终形成“湖—城—河/湖—城—山—城”交错的东西向发展格局。
就五象行政金融体育商业中心而言,在青秀山、五象岭视线通廊上的地块规划强度过高,造成视线阻挡,且五象岭北侧的高层建筑阻挡了邕江北岸看五象岭的视线。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