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基于“精明收缩”的山地乡村居民点集聚规划 —以湖北省宜昌市龙泉镇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7-27 09:25:42
 
。与此同时,随着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龙泉镇成为全省推进“四化同步”的试点区域。无论是从客观自然条件、乡村转型趋势,还是从区域发展要求看,龙泉镇的乡村都面临着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升乡村品质和推进城乡统筹的迫切要求。

1.从村民的真实需求出发,确立规划立足点

     规划初期先后进行多轮调查,通过村民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踏勘等方式,充分了解山地乡村的现实发展问题和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龙泉镇的村民对乡村发展具有强烈的诉求,超过80%的受访村民在农业生产外寻求更多的增收渠道;在选择工作地点时,超过三成受访村民将“发展机会”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地区的产业类型较为单一,虽然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但是柑橘种植依然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业类型,各类新型农业产业尚未起步;除著名酒企“稻花香”外,当地几乎没有其他的产业或企业可以容纳日益庞大的兼业大军。同时,调查发现该地区村民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较为强烈,其居住需求也日渐升级,村民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基本服务设施,对设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龙泉镇的乡村作为典型的山地乡村,受制于自然条件,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较低,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村民的个人发展,降低了其生活品质。
      因此,立足龙泉镇的现实发展需求和村民的真实意愿,本次集聚规划将乡村产业体系的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以此为抓手实现精明的集聚和发展。


2.以发展为基本导向的村庄集聚类型划分

      规划将村庄划分为三种集聚类型:服务引导型村庄、就业引导型村庄和综合引导型村庄(表1),不同集聚类型的村庄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规划重点。

(1)服务引导型村庄

      服务引导型村庄是山地地区最典型的村庄类型,代表为香烟寺村。该类村庄地形复杂多样,适宜建设用地规模有限且空间分布集中,一般已形成个别较为集中的居民点片区。在产业发展方面,该类村庄一般不具有特殊的资源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往往不高,因此村民对农业规模化、工农兼业的意愿相对强烈。对于服务引导型村庄,规划应顺应农业规模化进程,扩大居住集聚规模,重点在有限的适宜建设范围内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提升服务为主要引导力,打造村域范围内的以高品质居住服务功能为主的集中居民点。

(2)就业引导型村庄

      就业引导型村庄或许现状集聚条件较差,但其往往具有特色资源禀赋。该类村庄具有农业结构调整的条件,能够凭借特色资源开发带来宝贵的发展机会,从而克服山地地区自然地形和空间区位的限制及约束,形成强大的人口集聚能力。该类村庄的典型代表为法官泉村。对于就业引导型村庄,规划宜重点依托资源,并以此形成触媒,配合特色化的产业发展规划,集中要素资源,强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创造新的乡村就业机会,实现大量人口集聚;同步建设与就业空间一体化布局、互为配套及相互促进的就业引导型居民点。

(3)综合引导型村庄

      综合引导型村庄的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建设用地充足且集中;产业和服务功能发育完善,拥有较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往往成为区域内的服务中心,因此集聚了较多人口;同时,该类村庄非农化程度较高,村民就业机会充分,对生活和就业的要求也相对更高。该类村庄以宋家嘴村为代表。对于综合引导型村庄,规划重点在于“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培育多样化的乡村产业,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另一方面同步加强设施建设,丰富服务供给的类型和水平,形成具有较高综合服务地位和充分就业岗位的高等级节点村庄,进一步扩大人口集聚规模。

3.重点突出、系统协调的村庄集聚规划

      在具体实践中,应围绕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重点,综合协调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景观规划等内容,形成重点突出、导向明确及各方面互为支撑的系统性村庄集聚规划。

(1)基于不同规划要点的集中居民点选择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