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商务委员会所负责的产业发展规划更关注税收、单位投入产出、产业分布和主导产业等经济层面的发展;规划和国土部门所负责的控规、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规划研究则更关注城市整体结构与空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产业、用地和空间方面的相关规划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有些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比较好,产业也符合闸北区“5+X”产业发展导向,在产业的政策中是需要培育扶持的园区,但在控规中此产业园区的用地在未来被规划为居住或绿地等非产业性质的用地,即是要取消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的建设质量较好,已转型为商办功能,控规也将其规划为商办用地,但其在存量工业用地转型中却还是属于需要二次开发的园区。因此,需要对产业、用地等相关规划进行进一步整合,协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规划对策
一、建立多因素考量的评估体系
1 综合的评估因素
产业园区的发展受到自身发展情况、外部经济和用地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对园区的未来发展而言,园区的建设现状、规划控制、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最为重要,因此应按照这四个方面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估体系。在现状因素方面,考虑到园区的规模效益,规划选取了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开发强度三项主要的建设评估内容;在产业因素方面,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取了产业导向、园区整体税收和单位土地税收三项评估内容;在规划因素方面,结合控规导向,以产业园区是否与未来用地性质相一致为评估关键点,进一步分为工业、产业和非产业三类发展导向;在土地因素方面,则结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政策,将评价因素分为收储/联合开发、存量房产再利用和保留工业三项评估内容。
2 客观的评估标准
在明确评估因素和内容之后,对于评估因素与因子的评判标准的设立是影响评估体系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的另一关键。一方面,参考上海的相关标准,如开发强度参考《上海产业用地指南(2012版)》;另一方面,综合闸北区现有的成果,如产业方面的《闸北产业园区分类转型方案》、土地利用方面的《关于闸北区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仓储)土地调研》的相关分类标准。同时,结合调研以及专家、部门的参与,将上述评估内容具体细化为23 项评估因子,从而使评估标准尽量客观公正 ( 表 1)。在确定评估因素和评估标准之后,为了使评估的最终表达更为直观,规划采用表格形式的“产业园区评价因素汇总表”,对每个园区的建设现状、规划控制、土地利用和产业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采用定性画圈的表达方式,便于综合掌握各个园区的基本情况。

3 清晰的评估表达
在具体的表达形式上,由于对每个产业园区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如有些侧重于现状和基本情况,有些侧重于未来导向,对每个产业园区的具体分析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现状分析,对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作为基础的判断依据;第二部分为实施对策,综合土地、规划、产业导向以及所建立的“产业园区评价因素汇总表”,对园区进行逐一评估,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意见,形成“一园、一图、一表”的表达形式。
二、形成可操作的实施对策
1 确定产业园区发展方向
通过对现状50个产业园区进行逐个评估,得到保留类产业园区31个,这类产业园区为现状建筑质量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符合未来产业发展、与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导向和控规导向相一致的产业园区;过渡类产业园区8个,这类产业园区为现状建筑质量尚可、经济效益尚可且基本符合未来产业发展导向,但与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导向或控规导向不一致的产业园区;摘牌取消类产业园区11个,这类产业园区为规模较小、建筑质量较差、经济效益较低且不符合未来产业发展、与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导向和控规导向相一致的产业园区(图6,表 2)。


2 确立产业园区处置措施
规划对不同发展方向的产业园区进一步确立建设管理、规划、土地和产业方面的处置措施。
(1) 保留类产业园区的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