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dana>(3)第三步: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明确了城市开发边界的规模上限之后,需要对生态约束区范围外的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明确适宜开发建设程度上的差异。涉及到的基础资料包括建成区范围,乡镇范围,综合交通规划、战略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当中的重点功能片区范围。采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模块,选择建成区、乡镇、高快速路、铁路、主干路和城市重点功能片区六大影响因子分别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大宜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对影响城市建设适宜性强度的差异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各因子赋予不同权重(表1),在基本生态控制线之外进行加权叠加,形成综合适宜性评价图 ( 图 5)。


(4) 空间增长模拟。在进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需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空间模拟。模拟的理念在于城市的发展,应首先占用适宜性最高的土地。通过在ArcGIS中设置0.4~2.7的断点值,动态显示空间结构导向下的合理的城市建设时序,模拟与城市规模(138~350km²)对应的合理边界 ( 图 6)。

(5)第五步:初步确定规划区城市开发边界。上一步模拟的是城市发展到不同规模对应的合理空间范围。通过不断调整断点值,直到边界规模达到第二步骤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的上限规模(319.8km²)为止。模拟出断点值在0.95左右,适宜用地规模与城市最大建设规模相仿,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规划区城市开发边界(图7)。为提高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结合地形地貌和行政边界等对边界进行等规模修正,修正后边界规模仍控制在 319.8km²。

(6)第六步:对总体规划中的结构性廊道进行控制。初步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并非全部适合城市的开发建设,还需要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识别,将总体规划中预留的结构性廊道从城镇开发边界中调出,作为基本生态空间进行严格控制,包括菱湖、秦潭湖、康熙河廊道、宁安城际廊道、阜景铁路廊道、合安高速廊道和石化高压廊道等,面积为62.1km²(图8)。

(7)第七步:划定规划区城市开发边界。如前文所述,安庆市既需要划定永久不可开发的战略性保护区刚性底线,又需要应对难以预期的城市周边发展的弹性动态边界。故安庆的城市开发边界由 X 年、2020 年和 2030 年城市开发边界3条线组成,分别对应于城市近期、远期和远景的3条开发边界,而2020年和2030年分别对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
①划定 X 年城市开发边界。采用空间增长模拟法,结合地形地貌和行政边界,进行等规模修正的城市开发边界,是安庆城市未来拓展不可逾越的刚性底线,应作为X年城市开发边界,共 319.8km²。在此基础上,借鉴厦门“多规合一”中将重要的结构性廊道纳入基本生态空间调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的做法,将整个X年城市开发边界内区分为适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即总体规划中控制的结构性廊道,共 62.1km²;X年边界内的其他区域为适宜建设区,共257.7km²。这一做法既能严控未来城市蔓延的最大边界,又能预留出需要控制的重要结构性廊道 ( 图 9)。

②划定 2020 年城市开发边界。为应对难以预期的城市发展态势,需要分别划定2020年和2030年的弹性动态边界。2020年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的是城市2020年的拓展空间,其对应的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规模控制线,作为安庆市正在开展的“多规合一”工作的基础。边界的划定涉及到规模和空间两个层面。规模层面尊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特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中的允许建设用地规模定指标,共159.2km²。空间层面尊重城市总体规划的理性特征,以城市总体规划定坐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两规”对比的差异图斑,并调出结构性廊道,形成2020年城市开发边界,共 172.2km²:其中,适宜建设用地规模依据土规,为159.2km²;限制建设用地规模即结构性廊道规模,为 13km²。
③划定 2030 年城市开发边界。安庆城市总体规划年限到2030年,划定2030年城市开发边界是对城市远景发展空间的精细化控制,可以理解为优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包络线,为今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奠定基础。2030年城市开发边界的规模不能突破现行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依据顶层设计适当优化布局,并支撑皖河新港和机场南部地区两个大项目的建设,同时调出结构性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