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场地文化元素提取
通过对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分析,规划提取出以下场地文化元素:
(1) 圩市商贸文化
潭下设镇始于北宋时期,古时名曰“塘下圩”,圩场贸易繁盛,商贸文化源远流长。每逢圩日,潭下古圩都是一番交易、展卖的热闹景象。大量的商品交易催生出当地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产业,众多美食商铺、百货商铺随之应运而生,圩市北岸的甘棠江畔街区是潭下圩市商业的核心地段。
(2) 民间艺术文化
潭下镇的民间艺术氛围浓厚,既有民间书法和绘画艺术,又有复古怀旧的阳式石刻等特色手工行业。镇内桂北民间彩调等民俗表演艺术和群众文艺节在整个西南地区颇具影响力,蓬勃发展的匠心坊等现代艺术产业为古镇文化注入了一缕新活力。
(3) 桂北建筑文化
潭下镇内的桂北古民居建筑群及生活习气保存较为完好,有“活着的古民居”之美誉。潭下镇的文化建筑古迹众多,万寿将军牌坊、四方灵泉和紫竹庵等远近闻名。镇区内还留存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桂北风貌特征。
(4) 地域美食文化
潭下镇域内美食文化底蕴丰厚,地方饮食种类繁多,如灵川狗肉、白果老鸭、酸辣大头鱼、甘棠江桂花鱼、三街糍粑和九屋腊味等,丰富的美食文化资源不仅彰显着潭下镇纷繁久远的民俗历史,还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主题街区提供了文脉依据。
3.主题化改造目标
根据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资源及文化特色,规划对街区进行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景观改造和建筑风貌维护等,从而打造富有活力、环境宜人和经济繁荣的街区。
(1) 复兴街区活力
随着古镇街区的不断衰落,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古镇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规划力图通过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建设,为传统城镇街区引入新型业态,由“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培育改造转型,创造富有活力的空间场所,盘活街区资源,集聚游客人气,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系统整合,以及生产、生活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2) 优化人居环境
传统城镇街区承载着居民日常休闲、交往、游憩和教育等重要功能。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目前街区存在诸多问题,如街巷路面状况较差、缺少公共绿化及公共空间等,不仅限制了区域发展潜力,更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应在了解当地居民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改造,优化街区的居住环境。
(3) 振兴旅游经济
美食文化街在繁荣地方经济、树立城镇形象、解决居民就业、发展餐饮旅游业和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街区中引入美食产业,开发历史文化观光、社会生活体验和美食品尝活动等旅游产品,不仅能扶持美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能丰富街区的经济增长途径,形成美食产业与街区融合发展的模式。
4.主题形象提炼
规划将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主题形象定为“渔火倒映甘棠江,潭下美食不夜城”。该主题将古老的街区文化、美食和建筑等资源与充满活力的体验式旅游、休闲产业相融合,突显了“古今”辉映的主题意象。
(1) 以“渔火倒映甘棠江”体现“古”的特色
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发展与甘棠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典型的商贸主导型老街,潭下古街因其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被誉为“桂北古圩市”,旧时商铺林立,码头商贸繁茂。这些都构成了潭下老街“古”的特色,是街区场所精神的内涵所在,体现了街区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形象。
(2) 以“潭下美食不夜城”描绘“今”的风采
传统城镇街区发展的重点在于业态的更新和活力的复兴。潭下古街历史与美食文化一脉相承,结合美食文化产业发展营造现代休闲旅游环境氛围,是街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引入、扶持各种新型旅游业态,以美食文化体验和滨水休闲度假为核心卖点,大力发展参与性、体验性的休闲旅游项目,是构建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主题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内容。
5.主题化改造策略
(1)文化内容主题化—充分展示美食文化
在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主题化改造中,一是注重对古镇历史的讲述,如圩场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表演( 彩调),表现古镇旧时的生活场景;二是将传统美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景观的打造之中,通过美食原料展示、美食小吃制作体验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