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城中型风景区重大城市设施协调规划应对措施 —以武汉东湖通道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6-16 10:31:33
 
>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 年)》将东湖通道主要线位所在的渔光景区划为生态不利区,并提出“应限制过量开发,对不利状态的环境要素要减轻其人为压力,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等要求。可见,东湖通道的工程施工势必会对东湖的现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何将这些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该项目遇到的主要问题。

二、规划应对措施

1.结合湖心岛的改造提升,合理选择东湖通道线型方案

      由于东湖通道全线位于东湖风景名胜区内,根据上位规划和风景区条例要求,东湖通道工程的线位走向、建设形式必须以不破坏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为基本准则,在通道线路的走向上尽量结合景区内沿湖路及路堤进行布设,使其不对景区主湖水面产生较大的分割。因此,对于东湖通道的线型选择,规划提出了沿东湖环湖路“顺堤而建”、从郭郑湖进入水下“远堤而建”和“远堤与顺堤相结合”三种方案( 图4)。在 “顺堤而建”方案中,隧道长度最短,安全隐患最小,隧道施工采用明挖施工方式,实施难度较小,但平面曲线较多,穿湖段由于采用桥梁形式,对东湖风景名胜区景观影响较大。在“远堤而建”方案中,规划采用长隧道形式,主线线型顺直,但需设置大规模的通风塔,这对景区整体景观产生较大影响,且长隧道缺乏应急疏散与救援的有效场所,安全隐患相对较大。在“远堤与顺堤相结合”方案中,规划采用短隧道与长隧道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平面曲线,但是其仍属于城市道路设计的合理区间;同时,规划充分利用湖心岛提供湖底通道的疏散与救援场所,不填水面,不越老堤,对东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影响最小,且湖心岛路堤及东湖通道的配套服务设施必须严格按照风景区景观控制要求进行协调规划。综合考虑东湖通道工程对景区的通道线型、景观的影响以及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规划最终选择“远堤与顺堤相结合”方案作为东湖通道的总体线位设计方案,并在该线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

2.工程设施用地与旅游设施用地巧妙结合,融工程设施于自然景观之中

      东湖通道车流量大、隧道长,属于城市水底超长隧道。据统计,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率为25 次/ 亿车公里,对于特长隧道,火灾发生率大于隧道长度的增长率,在部分特长隧道或大交通量隧道中,火灾发生率甚至达到1 次/ 月。为了快速排出隧道汽车废气及火灾产生的烟气,需在隧道中段设置自然通风口。根据东湖通道湖底隧道的长度,按照隧道设计工程规范要求,规划确定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不小于3380m²。同时,为确保隧道内部通行安全,规划在隧道中段设置两对逃生应急救援匝道,并在匝道出地面段留有一定的停车空间,以停放疏散出来的车辆。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 年)》提出了在湖心岛布局帆船俱乐部,配套建设高塔观澜观光塔,并布置旅游咨询点、小型服务部等服务设施的要求。由于湖心岛位于东湖通道中段,有相对充裕的空间容纳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结合湖心岛的改造提升,在配套建设服务设施的同时,采取适当的功能分区,将自然通风口和逃生应急救援匝道布局在湖心岛南部环湖路北侧相对独立的地段,且逃生应急救援匝道紧贴自然通风口两侧布局,并与湖心岛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游览观光功能区保持一定距离( 图5,图6)。

     

      在工程设施的景观处理上,自然通风口采用地面半敞开段形式,根据《城市防洪规范》的相关要求,敞口结构高度应满足百年一遇洪水位的要求,且敞口结构需高出地面0.5m,以防止雨水倒灌( 图7)。此外,规划结合绿化隔离带及景观林带的布局,对自然通风口进行有效遮蔽,构建连贯的密林—疏林—树丛—地被草坪—耐湿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设施对湖心岛景观的影响;结合岸线的景观形态,打造湿地植物区和滨水绿化景观带,进一步优化湖心岛的空间形态,以消除滨水岸线死角,美化岸线形态( 图8)。

3.严格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合理控制湖心岛的用地规模

      在东湖风景名胜区内进行配套设施建设,需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