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规划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已开发建设,用地权属复杂且使用年限不一,其中有各大航空公司的总部以及央企或部级单位的办公楼等,各地块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低,较难实现规模效应( 图3)。可见,现状用地无法满足“机场城市”的规划功能片区需求,这也是T1 航站区改造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分散的土地权属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整合:一是政府层面的“行政整合”;二是利用经济杠杆手段调整央企或部级单位的土地权属,包括同一单位的土地整合性置换、提升经济收益( 如对已迁出的土地进行作价入股投资,计入未来收益) 等;三是内部土地整合,包括保留原址功能或是将其置换入T1 航站区的总部集聚区,以及将部分功能迁往T1 航站区以外的相邻区块,以实现大区域的平衡。经过与现有用地部门的多次沟通协调,规划确定未来“机场城市”内不能变更功能的地块有五个,包括公安楼、机场集团办公楼、华东管理局办公楼、公务机基地办公楼及T1 航站楼,这为此处的城市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根据普通航空旅客、商务航空旅客及周边居民的诉求,规划将T1 航站区重新划分为三大主要功能片区,即T1 航站楼核心片区、航空商务/ 居住片区、机场服务保障片区( 图4,图5,表1)。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创建完善的道路体系
规划为“机场城市”创建完善的四级道路体系,将现有多红绿灯的道路—迎宾一路改建为高架道路,直接连接延安高架路与外环高速路,创造航空乘客快速通道,为航空乘客与“机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不同的交通系统;延伸友乐路,建立城市主干道的T1 航站区交通主轴,加强南、北功能片区的联系,并与T1 航站区周边城市道路建立地面联系;针对T1 航站楼核心片区创建立体环廊,通过建设地下环廊和高架快速路,使人行空间与车行空间分流,并在地面形成行人专属空间;注重内部路网的完善,通过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的组合,打造景观大道与街坊空间,创造更为人性化的商务、居住环境( 图6)。

(2)分期实施道路改造
规划南北贯通友乐路( 城市主干道)和规划一路,使之成为重要的内部道路。由于土地权属的关系,道路改造必须分期实施。在一期道路建设时,规划保留空港一路,并将其作为主要道路,适度拓宽道路,增加步行及景观绿化空间,使道路两旁的沿街空间成为人们商务休憩和生活休闲的好地方。在二期道路建设时,规划贯通友乐路,使其成为T1 航站区的交通主轴、景观商务轴;同时,改变规划一路的道路断面布局,从一期时的双向四车道变为双向两车道,保持道路红线宽度不变,并设置中央景观休憩空间,使舒适的步行空间成为空港一路的最大特质。
(3)降低外部城市的交通压力
T1航站楼与其西面的T2 航站楼之间的交通联系也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机场跑道的间隔,两航站楼之间基本没有设立客流联系通道,目前只能通过航站区外围的延安高架路或是地铁2 号线进行联系。规划首先将迎宾三路通过隧道的形式向西延伸至T2航站区,建立与延安高架路( 快速路) 基本平行的东西向城市主干路,并将友乐路( 城市次干路) 的北端与T2 航站楼相连。其次,规划充分利用T2 航站楼的交通枢纽功能,创建两航站楼之间的短驳公交、专用轻轨等。
(4) 创建城市街道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是“机场城市”中连接各个功能片区及城市活动空间的重要纽带。规划采用景观步行轴线的方式,将“机场城市”中主要的公共活动核心与外围景观绿带以及由油库改建而成的中央公园相连,并以公共性较强的建筑界面塑造景观轴线,结合长度为60 ~ 120m的小尺度街坊空间,形成宜人、宜居的街道慢行系统。
3.多元化功能空间营造
(1)创建复合功能空间
首先,规划整合T1 航站楼及停车场等建筑周边的用地,拓展航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