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控制与引导:控规层面的城市设计思路与案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6-13 09:34:41
 
     环境容量指标主要包含容积率和绿地率,通过构建适宜的指标体系,从总体上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强度与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容积率是城市建设模式、建设强度的重要参照指标,一旦确定后便不可轻易更改,因此宜作为硬性指标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绿地率能有效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作为引导性指标加以设定,但仍需设置最低值。

(2)控制城市空间基本尺度

      城市空间主要指开敞空间,包括线性开敞空间和点状开敞空间,其对城市总体风貌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间界面和街区尺度上。在控制与引导融合的思路下,以控制街区尺度为抓手,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

(3) 划定景观风貌分区

      新都市区的整体景观风貌较好,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钢筋水泥式的建筑充斥在城市中,进一步加剧了景观风貌的缺失;同时,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逐步增大,已逐渐侵蚀生态绿地等非建设用地。因此,需在划定景观风貌分区的基础上,引导完善城市建设模式,构建点—线—面的城市景观结构。

(4)构建合理的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建筑样式和色彩3 个方面。其中,建筑高度是“远观”城市的直接对象,是影响城市天际线景观的重要元素,因此应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构建优美的天际线。建筑样式和色彩在选取过程中,受开发主体主观意愿影响较大,因此城市设计主要对其进行引导,努力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5) 做好城市设施建设

      城市设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对完善城市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还能有效搭建各类景观节点、城市风貌节点的衔接平台。其中,道路设施的规划更是对城市景观风貌的延续与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应严格控制其建设模式;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城市的运转和市民生活,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发展与布局引导,特别是对关乎民生的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等需重点考虑。

包头新都市区城市设计案例

1.改善环境容量

(1)严控容积率

      容积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土地利用性质与区位条件,还要统筹区域空间形态,考虑相邻区域在空间环境上的关系,对不同的容积率进行分区转换,形成具有整体性和延续性的城市空间形态。为了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并形成丰富的天际线景观,规划划分了六级开发强度控制区( 表1)。其中,沿活力综合区与北部商住区的开发强度最高;沿该区域外围开发强度逐渐降低,至政务中心、景观绿化核心区、北部奥林匹克公园、西部高新产业园区和东部生态居住区开发强度降到了最低。该六级开发强度控制区的建设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措施,带有强烈的控制色彩,在规划期间未经过严格的修编或更改程序,不可对其进行改动。

(2)引导城市绿地建设

      在控规确定绿地率指标的基础上,规划从整体把握绿地系统结构,协调绿地、街道和周边建筑的关系,并提出绿地布置要求与植被配置参考建议,引导城市绿地的建设。
      首先,在分析区域绿地系统要素和结构的基础上,规划结合功能分区及人流特征,设置主题式、场景式的公园绿地,打造景观节点,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其次,以沿包头新都市区的主要道路设置的防护绿地为轴线,串联绿化节点,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最后,因地制宜地设计绿植环境,营造形式多样的绿化空间,具体如下:

①条状绿地单元。以方形或平行的长条形绿地为基本单元构造绿化矩阵,强化轴线方向的韵律感,同时利用立体树阵、条状花坛等进行遮阳,以降低硬质铺地的得热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② 下沉式广场。对部分绿化节点进行下沉处理,不仅可以减少视线阻隔、增加节点可视度,还能降低车行交通及其噪音对行人的干扰,又能增加景观的层次性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多样性。

③都市窗帘。以软质的树冠、绿篱辅助硬质墙体,既具有视障、声障的作用,又可以增强内庭的场所感。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