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注重“地方依恋”的既有住区更新策略 —以浙江省舟山市鹤龄泉住区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5-19 09:33:17
 
纪50 年代建造的传统民居;最有熟悉感的老物件包括水井、红木家具和老藤椅等( 表2)。

3  地方行为特征识别

      住区内部的居民行为习惯体现在开敞空间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街市广场和游泳池周边的服务广场聚集了住区绝大部分的人气,人群因购物、聊天、露天餐饮及夏日乘凉等活动在边界处的石阶、避开车辆的阴角空间中产生停留,进而形成了住区中心。②宅间和住宅院落是住户日常活动最频繁、邻里接触最多的空间,住户的各种休闲和家务活动在熟悉的社会网络中展开。这类空间围合度较高、环境好,并配有休憩设施,受到住户的喜爱。③街巷空间用以满足住户出行、散步及临时闲聊等活动的需求,步行环境舒适、伴有开敞空间的街角促进了行人的停留和交流。④鹤龄泉公园满足了住户对健身、游憩以及洗衣服等家务活动的需求,地势较高、夜间安全性较低限制了公园的活力( 图5)。

三、鹤龄泉住区更新策略研究

1  住区空间品质提升

      针对既有住户的更新需求,应营造使居民感到安全、放松和愉悦的物质空间环境,促成住户对居住品质的依恋,从而维持住区的吸引力( 图6)。

(1)建筑更新

     以企业自建住宅和居民自建住宅为主要审查对象,确定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建筑单元,对其进行拆除。拆迁过程可以借鉴北京杨梅竹斜街的弹性改造做法,首先以回购的方式吸引一批搬迁意愿较强、搬迁条件较为成熟的住户率先搬迁腾退;其次,对于成为拆迁目标的住宅房主,以适度提高人均住房面积为吸引条件,引导其平移入住到第一批空置出来的质量较好的住宅中;最后,拆除被确定为危旧性质的目标建筑,用以补充住区内部的交通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

(2) 公共环境更新

      结合住区交通的具体情况,梳理出新的交通网络。首先,对主要车行路径进行疏通,以危旧目标建筑拆除后腾出的空间为首选,避开建筑风貌完好的民居建筑和20 世纪90 年代后建设的商品房,尽可能提高原有交通系统的通达性;其次,控制车行路径的行车时段,创造步行主导的无障碍慢行交通系统以改善住区内部的交通环境。
     对住区内部开敞空间、建筑拆除后腾出的空间进行设计,根据住户的活动需求( 主要包括购物、健身和休闲休憩等),增加住区内部各类活动场地。
      通过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利用闲置空间等多种方式提高住区绿量,并与休憩设施、活动设施结合,增加绿化空间的可参与性,实现住区内部绿化环境品质的提升。

(3)公共设施更新

      根据居民的真实需求,分组团预测车位需求量,从路面停车、新建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及新建立体停车库等方式中选择合适的停车方式来增建停车位,并将停车空间与其他开敞空间严格划分开来。
      活动及休憩设施的更新应考虑全年龄段需求:①在街巷空间的开阔处增加座椅和遮蔽的雨棚,在楼梯梯段增加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强化住区的归属感和舒适感;②将休憩亭、座椅与景观设施相结合,在广场空间边界处、宅间及院落空间中进行合理设置;③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在各建筑组团的院落内留出开敞、平坦的活动空间,增设少量健身设施以丰富住户的日常生活。
       对住区火情监测及消防栓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建设,作为实现住区居住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2  住区地方记忆的保留和强化

      将住户的记忆要素与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塑造强化居民地方记忆的空间要素,使既有住区的环境特色和生活文化得以继承,以此来增加居民对住区的熟悉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住区成为居民情感的依托( 图7)。

(1)建筑更新

建筑的改造和重建要求与住区灰墙黑瓦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借鉴香港美荷楼活化的案例,选取住区中建筑风貌完好、最具历史意义的传统风貌建筑,对其进行修缮并改造成民间住区文化博物馆,收藏居民生活使用的老物件;利用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社区交流和文化活动的容器,通过纪念性的物质空间打造,使居民产生对住区生活文化的怀念,从而促成他们对地方产生归属感和依恋感。
      借鉴田子坊、宝藏岩聚落等案例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风貌完好的民居建筑采取产权不变、自行租赁、保护改造和功能改变的模式,植入小规模的商务办公场所或艺术家工作室,以刺激住区内部的经济活动,同时有助于降低失业率。

(2)公共环境更新

    &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