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C】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5-06 10:28:13
 
的借鉴与启示

      在对国内外绿道理论建设进行归纳后,笔者认为,国内后续绿道建设可以从结构、特色、技术和运营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1) 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在大区域层面结合山水形胜构建绿道网,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绿色网络体系。例如,陕西省关中地区基于现状资源禀赋确定绿道网空间结构,形成了具有7 条主线、7 条连接线、40 条支线、17 处城际交界面和具有592.36 km2 绿化缓冲区的关中城市群绿道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建设标准。国内在后续绿道建设过程中,应从区域层面统一考虑绿道连线成网、与周边绿道网的过渡衔接,最终形成完整统一的兼具生态、游憩和交通等功能的绿道网络。

(2)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气候、风物等各方面差异较大。广东省作为国内绿道的先驱地,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最终勾勒出细腻温润、精美高端的绿道样板。而关中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广东省迥然不同,本着环境优先、方便管理、使用便捷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着重突出区域山、水、田、陵及盛唐之音等文化特色,通过“五不、五边、五结合”( 即尽量不砍树、不开山、不拆迁、不取直和不改变用地性质,尽量临近水边、林边、路边、景边和村边,尽量结合公园、广场、水系、慢行系统和基础设施) 的选线原则构建区域绿道网络,并从地市特色指引、乡土植物及生态铺装等方面进一步凸显粗犷、自然的地域风情。可见,国内的绿道建设应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结合区域自身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等因素,避免生搬硬套,杜绝景观的同质化,真正延续区域的自然历史文脉。

(3) 先进的技术能够为绿道规划建设提供支撑。目前,国内外对于绿道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颇为丰富,包括景观吸引力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等在内的多种先进理论已被逐渐引入绿道网规划中。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绿道选线仍以人为主观因素为主导,相应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在真正实施之后会出现生态效益欠佳、使用率不高和可达性差等情况,因此在后续绿道建设中应结合GIS 平台,根据不同选线因子确定权重,最终通过影响因素的叠加形成最为适宜的绿道网络体系。

(4) 国内在绿道的运营管理上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一是发挥政府在绿道建设运营中的统筹作用,制定大的发展方向并进行宏观调控;二是深度发掘各类绿道项目,并积极推进绿道项目的市场化运营,与当地优势产业相结合,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绿道产业链;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团体以“认管”的模式协助绿道后期的养护工作,并倡导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绿道的日常维护中,同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和微信等多媒体渠道展开多层次的绿道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鼓励公众的全方位参与。

      绿道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绿色空间,同时也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复合型功能的绿道,承载着延绵不息的绿色期盼,在苍茫厚重的华夏大地酝酿、生长,并将在不远的将来于全国全面推行建设开来。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3期《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