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生态导向型的城市新区控规编制实践 —以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控规为例 |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5-04 09:35:44 |
|
和其他文化设施的植入形成公园框架。由此,通过上述步骤的分析和叠加,最终形成了园区生态导向下的空间形态格局( 图4)。

生态控制指标
自然生态系统控制规划将园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分为5个部分进行控制:①沙河复兴。规划沿沙河建立一条连续的滨水走廊,连接沣河生态系统,形成开敞空间,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秩序和潜力。②沣河景观廊道。规划引入特色服务建筑,收集地块雨水,在建筑周边形成季节性水面;丰富微地形,利用缓坡弱化大堤的封闭感;建设亲水平台与亲水栈道,提供滨水活动空间并建设生态体验系统。③中央公园。规划以中央公园融合农田与生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④指状绿地。规划采用社区农业发展模式与社区雨水收集模式,对指状绿地的建设进行控制。⑤水系统规划。规划围绕沙河古河道布置三级雨洪系统,一级廊道为沙河河道,二级廊道为沙河支流,三级廊道为地表汇水和绿色街道,同时收集雨水形成景观湿地。此外,根据地块特点,规划将排水组织方式分为3 类:第一类紧邻沙河的地块,直接排入沙河;第二类靠近沙河但无法直接排入的地块,在地块周边形成湿地,再通过二级廊道排入沙河;第三类是远离沙河的地块,将雨水排入周边农田( 图5)。

生态城市控制指标规划主要从生态空间、生态交通和生态设施3 个方面构建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且这一指标体系由9个规划手段衍生出16 个规划指标( 表2)。首先,生态空间控制旨在实现紧凑城市、生态良好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目标,分别从土地混合化、空间集约化和居住便捷化等方面研究相应的生态控制指标;其次,生态交通控制旨在实现限制机动车出行、降低出行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目标,分别从公共交通优先化和慢行交通舒适化等方面研究相应的生态控制指标;最后,生态设施控制旨在实现建立更为高效、优化、生态的市政系统的目标,分别从开源节流化、能源再生化和垃圾回收化等方面研究相应的生态控制指标。

生态控制单元图则
规划通过生态绿地控制单元图则对生态用地进行控制和引导。生态绿地控制单元图则主要由控制图纸、图例、单元位置和规划控制与引导要求等内容构成,其中控制图纸是通过直观的图面色彩来区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大小、具体位置和不同用地的用地性质与控制编号;规划控制与引导要求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不同编号与不同类型的生态用地给出控制和引导要求,包括地块编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开发建设控制、公用设施引导和备注等。例如,在开发建设控制方面,规划重点对生态绿地的主体功能、绿地率、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兼容性用途控制及建筑主体限高等进行严格控制;在公用设施引导方面,结合不同用地的自身属性和发展要求,规划建议配置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供水、供电和排水等公用设施( 图6)。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3期《生态导向型的城市新区控规编制实践—以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控规为例》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