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R】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4-29 09:38:43
 
border=0 src="/eSunSoft/UploadFile/201642994259463.jpg">

3  指状组团式

      为限制建设用地过度向单一方向扩张,指状组团式,即项目组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自选择部分可建设用地,以实现县城空间的多方向扩展( 图4)。具体选择的用地包括B、D、E、F、G、H、I、J 和K 片区。若干零散的组团能严格控制当前单调粗放的空间扩张趋势,使县城不再连片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将来的空间组织提供多种可能性。在近期建设时,由于无法利用现有资源,投资成本较大,需要新建道路等设施以保证新建区与建成区的连通。但从远期看,指状组团形态作为面状的一种形式,能够加大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使各个组团得以与周围山体产生联系。同时,这种形态最有可能切实利用道路资源,缓解和规避带形城市的不利之处。

空间形态方案判定

      对比三种形态模式,指状组团式形态无疑是解决当下子长县城空间问题的一种更为积极的应对。它基于县城及其周边的面状用地分析,力图打破常规带形城市单一线性的空间扩展思路,更多地关注“面”的发展,使得县城空间多方向生长,形成多条带形向外放射的指状。同时,考虑到县城西南和东南侧外围局部有一些现状道路,而北侧外围的待建道路仍在选线中,规划可以发挥这种灵活自由的指状组团形态的无限潜力,通过将现状与待建道路连通,以一种环状的路网形式串联起县城的各个组团,进而产生独特的环状组团形态( 图5)。相较于原先地形制约下的东西长、南北短、边缘较为明确的带状形态,新的形态在各个方向上都适度延伸,构成“一体两翼”的外部放射状态。这种不规则的形态在原有带形基础上进行转折、变化,使死板的带状布局在内部功能、性质构成及结构特点方面变得既生动有趣又井然有序。县城各组团按照功能需求布局,相互间以环状道路以及不少于两条的联系道路保持良好的连接。这种空间功能关系的重组,不仅能够有效疏解拥挤的县城中心,还使得县城整体相对紧凑而富有秩序。

      未来的子长县城市布局应该体现出如下特征:其空间形态呈“一体两翼、环状组团”模式( 图6)。城区纳入安定镇作为休闲旅游片区,并保留和延续“T”字形空间发展格局,即沿中山街由南向北布置居住片区与城市核心服务区,作为纵向公共生活发展轴;沿安定路由西向东布置居住片区、行政办公片区以及工业、仓储片区,形成横向公共生活发展轴。两条发展轴交汇处设置城市的一级公共中心,集中布置大型商贸服务设施。城区西部的行政中心西侧和东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结合部设置两个城市副中心,带动东西两翼地区的发展。同时,多个功能片区围绕环状道路集中布局,相互之间以绿色山体保持联络,沿河岸的水体景观轴交叉其中,体现出“山塬凸显、沟壑凹隐、河流穿越”的空间特色。通过合适、有效的控制与引导,使子长县城空间形态原本面临的问题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集约化的空间组织方式使工业、仓储和居住等功能片区有机附着于放射状的道路骨架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城市效率。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形态能够降低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功能结构趋于合理,建设水准有所提升( 图7)。依托环形的路网对现状道路进行整合,使其既可以规避传统带形城市道路规划的诸多限制( 如不应少于两条主干路,且对道路红线的宽度有要求),又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一定帮助( 图8)。在“放射加环状”道路骨架的影响下,各功能片区按照组团模式布置,片区内的公共设施恰当布局,足以确保一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

      从空间环境、景观体系上来说,“一体两翼、环状组团”的空间形态自由多变,可以使周围山体、沟壑及河流等自然要素融入到城市绿地系统中。城外四面山塬叠嶂,是独特的生态基质和涵养区,规划可以通过赋予其城市公园的功能来实现对外部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高高低低的山体作为天然的立体绿化景观,使城内各个片区间隙布局,从而保证城市用地与山水之间持有一种相互协调的开合关系。秀延河与南河贯穿而过,与道路绿化、防护绿地等线性绿化一起交织成网络,提供畅通、多元化的生态通道。各个片区围绕公共中心布置点状绿化,形成星星点点的绿色斑块,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的场所。这种张弛有度的开放空间格局能够使城市建设活动和居民日常行为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

<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