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杂谈】“梁陈方案”的反现实模拟 |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3-24 10:15:37 |
|
展过程中城市用地扩展的外在驱动力影响、区位因子影响因素、邻域因子影响和内部制度驱动因素不变),北京将依然呈单中心向外蔓延的发展格局。 反现实分析与约束性元胞自动机结合,是一种新的模拟方法。本文的假设条件是众多情景中的一种,若后续发展驱动因素变化,如今的城市形态可能与上文模拟的结果有差异。同时,我们还可做类似的分析:如果1953年对北京的定位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工业基地)”,而沿用清朝“京畿”的方案(北京城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天津是海上门户、运输中心和商业中心,承德是行宫和夏都,张家口是防务和对外贸易,保定是教育中心,秦皇岛是关里关外的分界线、长城的出海口)[7],今天首都圈的城市群形态将是如何呢?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梁陈方案”的实施影响仅考虑了行政中心的迁移,而“梁陈方案”中的整体保护旧城的思想、发展要躲开旧城的价值取向差异所带来城市后续发展思路改变的潜在影响,本文没能评价。会采纳“梁陈方案”的决策群体,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城市发展思路,因而可能存在发展思路转变及其带来的驱动因素的变化,笔者没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研究。②区位约束变量没考虑经济中心,比如国贸、西单和中关村等经济中心对城市形态发展的重大影响。③城市化过程的驱动因素非常复杂,约束性CA考虑的是主要驱动因素,导致模拟的结果和现实城市形态粒度不一致,且向心聚集程度高。④后续每一历史阶段的模拟是基于上一阶段的模拟结果,模拟误差会传递,虽然这种误差不影响城市的总体格局,但是会导致局部城市形态的偏差。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能抛砖引玉,为反现实模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2期《“梁陈方案”的反现实模拟》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