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山地滨水公园设计的地域性营造 —以重庆金海湾公园设计为例 |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3-22 09:48:06 |
|
建设主题性游园,并设置台地花园、野草园和药草园等,形成的景点有“峡江景廊”“晨曦映坡”“山花烂漫”,主要的活动有游乐、科普教育、野外露营、烧烤、植物观察和昆虫观察等;滨水文化区以江畔、水面为标志性景观形态,规划结合周边的商业街和游船码头设施,设置码头文化系列娱乐广场以及漫步道、自行车道、休闲台阶和户外运动健身场地等,并临水设置休闲步道、茶室和观景平台等,以满足市民散步、休闲茶饮、棋牌娱乐及观景等休憩活动需求。

展现文化的历史地域特征
(1) 结合场地功能布局,以峡江文化为景观主题,在空间结构上对其文化元素进行相应布置。其中,自然林野区重在表现峡江山地文化,规划设置以山石、木材为主的峡江山地观景平台,让游客体验峡江山地不一样的人文情怀;生活农园区主要展现峡江田园文化,规划以梯田、溪涧等构造台地花园、野草园和药草园等主题性农业生活景观,让游客体验峡江田园的多彩风情;滨水文化区以峡江码头文化为景观主题,规划布置与码头文化有关的滨水文化广场、室外剧场、艺术展示馆、画廊和茶室等文化交汇性场所,形成较为集中的峡江文化展示区。
(2) 在景观的细节处理上,规划从重庆传统民俗文化中提取典型的代表性元素符号,并将其运用到公园的景观建筑、挡土墙、场地铺装和公共设施等景观实体中。例如,在公园的管理服务建筑、茶室和厕所等建筑风格设计方面,规划采用统一的穿斗式巴渝建筑风格;在入口峡江文化广场的台阶上,规划通过散置雕刻有年画的景观置石,体现峡江的历史文化特征,强化空间场所精神。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5年12期《山地滨水公园设计的地域性营造——以重庆金海湾公园设计为例》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