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规土融合”在武汉市重点功能区实施性规划中的实践 |
规划师杂志社 2015-06-19 08:52:17 |
|
基于“两规合一”平台,实施性规划在融合产业规划、用地规划、景观规划、交通体系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在业态策划方面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和参与热情。例如,在《汉口沿江商务区实施性规划》中,规划将区域主导功能定位分解为具有关联和促进效应的业态体系,并确定各类业态的构成比例,以优化规划方案中各类功能建筑的功能构成。为提高市场的可接受度,项目组多次邀请潜在业主参与规划讨论,从开发运营角度提出优化意见;同时,结合近年同类业态土地出让和经营情况,进行土地收益和运营收益的近、中、远期测算,考核市场的接受程度。在市场可接受的基础上,规划整合研究成果中针对性强的招商目录,制定相应的招商激励政策和管理政策。
4.体制、制度、政策一体化保障 城市规划一般采用传统的空间设计技术,而制度设计往往容易被主流规划所忽视。所谓制度设计,就是寻找实施最优规划的制度途径。结合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可从以下视角出发促进规划的实施落地:①政府的市场角色,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从一种资源配置向更优资源配置转换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社会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②公众参与和集体决策,追求最优的民主程度,即民主带来的交易收益减去民主运行带来的交易成本在最大化时的民主程度。③最优空间布局,只要最优空间的选择涉及到产权的交易,成本就不会为零;只要交易的成本大于“好”的空间布局带来的效益,最优的空间布局就不会出现。
5.共数据、共平台、分权限一体化监管 为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规划、土地信息对接困难,以及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信息对接困难的问题,武汉市搭建了“武汉市土地资产经营监管系统”。该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①搭建了武汉市土地资产经营核心数据库,集成了规划、土地方面的海量信息,实现了武汉市特别是重点功能区土地资源状况的查询、浏览和可视化;②在同一平台集成了“三旧”改造、打包项目管理、储备信息管理和招商推介等多个模块,保证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各责任主体信息的有效对接;③实现了土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查询监测,突破了传统的图层式管理模式,实现了项目“批、征、供、用”审批信息以及项目实施进度的快速查询;④通过个性化定制的统计分析功能,为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撑,预设全市总览、“三旧”改造、土地储备供应和储备机构专题,为政府及市规划局行政审批决策、各储备机构推进土地储备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及技术支撑。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5年1期《“规土融合”在武汉市重点功能区实施性规划中的实践》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