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广角】国内外环城绿带规划案例比较及其展望 |
规划师杂志社 2015-01-03 15:12:02 |
|
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功能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丰富与完善。国外从最初的控制城市空间蔓延、保护城市周边农业、乡村等逐步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目前国内绿带受尺度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决定其功能发挥的局限性,多数以生态隔离防护、自然环境保护等单一功能为主,故而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将成为我国绿带实践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4)顾全多方的利益。人们通常将规划实施“变形”归咎于实施管理上的乏力。绿带实施过程中涉及协调多方利益、资金投入和完善管理机构等方面。例如,巨大的建设规模面临拆迁补偿、资金筹措等问题,这都给绿带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带来阻力。国内城市普遍的大拆大建已经耗尽市政资费,用于绿带建设的费用可谓捉襟见肘。一些城市试图结合房地产等商业开发的形式来获取资金贴补绿带建设,往往会出现“只开发,不见绿”的被动局面。此外,绿带范围内所涉及的绿地或其他非建设用地分别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因此在对绿带范围内的用地控制与调整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
(5)建立长效的机制。绿带建设作为一个长久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国外案例表明,环城绿带建设周期非常漫长,建设过程中的矛盾随着项目实施的推进逐渐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切合实际且长效持久的机制,从而保障后续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整体系统运行中保持良性运转和持续高效。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4年12期《国内外环城绿带规划案例比较及其展望》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