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作品鉴析】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思路探讨
规划师杂志社   2023-07-11 12:40:00
 

摘 要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章以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为例,在分析服务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思路;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3)02-0145-08

[中图分类号] TU984.181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 陆文婷,董文,彭茜,等.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思路探讨[J].规划师,2023(2):145-152.

图片


0 引言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一般而言是指与城市毗邻或靠近市区、与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具有游览观赏功能的地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建设空间相互交错、功能相互补充,有学者将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与城市相融、与城市相邻、与城市相伴、与城市相融相伴并存四种类型。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东部,西面毗邻湖北省级行政中心,北临青山工业区及其配套生活区,南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时紧邻杨春湖、鲁巷两个城市副中心,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其优美的景观、良好的生态资源、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日臻完善的游览项目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参观游赏。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进一步保护风景资源、提升风景区的品质,突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服务特性,推动风景区扩容,提供更多的休闲游赏空间,满足游客和市民的活动要求,武汉相关部门在对《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东湖总体规划》)进行梳理、优化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对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保护、资源利用和游览设施建设等进行有效控制。


1 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新时期风景区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随着湖北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及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武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聚焦点、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交往功能。《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轴、心”3个亮点区块,将东湖打造成世界城中湖典范、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通过对东湖风景名胜区历次规划编制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往相关规划分别在东湖风景名胜区的起步初期、扩大发展等阶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东湖风景名胜区已经具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风景名胜区和城中自然湖泊型旅游胜地的基础。然而,在新的风景旅游区发展趋势下,东湖风景名胜区正处于发展的瓶颈阶段。因此,在《东湖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对促进风景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深化落实总体规划、指导风景区建设的需求。

受限于规划深度,《东湖总体规划》无法对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具体建设进行指导,土地使用规划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服务设施规划控制、水系控制、建筑布局等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但其中的部分内容仅有原则性要求,缺乏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因此,非常有必要按照《东湖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保护、资源利用、旅游设施建设提出具体的规划与控制要求,并按照新的要求对重点地段编制详细规划。

(3)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亟待提质升级。

东湖风景名胜区内游览设施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核心景区的保护与建设情况较好,但外围景区定位模糊、景点开发吸引力不足、文化属性不强。外围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匮乏,尤其是接待能力不足,特别是随着绿道一期、二期的开放,游客“可游难留”。目前,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接待设施有碧波宾馆、湖滨客舍等旅游宾馆,多分布于景区西部听涛景区周边,总床位数仅2100床左右,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游客需求。

(4)喻家山景区接待和城景联动的需求。

喻家山景区为东湖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发展较为滞后,旅游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绿道二期开放后,提高旅游环境容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东湖总体规划》要求随着东湖的角色由“城郊湖”转变为“城中湖”,风景名胜区的部分用地应承担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为城市居民服务。喻家山服务区位于城市和风景区的过渡区域,完善喻家山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对提升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编制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提升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环境及旅游服务品质,有助于促进景区的发展。


2 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存在的问题


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①生态问题。由于多年来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及大量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直接入湖,喻家山片区周边污染严重。除此之外,村民利用河湖港汊进行围湖填塘,发展渔业养殖,侵占了水域,造成水面减少。②功能布局问题。由于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法定规划仅有宏观层面的《东湖总体规划》,喻家山景区内各片区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详细规划的指导,现处于无序开发建设状态。景区内现状开发量较小,主要由大面积的菜地、湖泊坑塘、林地、耕地、水域、交通与工程用地以及少量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等组成。③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问题。喻家山景区为东湖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发展较为滞后,旅游服务设施配置不足,随着游客的增加,提高旅游环境容量的需求越发强烈。④交通问题。喻家山景区对外交通联系能力较弱,交通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对外交通联系仅依靠东湖通道、鲁磨路、喻家山北路等城市主次干路,鲁磨路上现有常规公交线路4条、公交站点3处,往北可达武汉站、往南衔接地铁2号线,但鲁磨路沿线公交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此外,喻家山景区内部联系道路较少,路网不成系统,道路通行能力较低,交通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⑤景观风貌问题。喻家山景区内自然资源长期荒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没有形成典型的景观特征。场地内植物以山林植被以及零散的乡土大树和杂灌为主,景观单调,可观赏性较差。


3 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规划思路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公园的职能,其一方面依托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场所;另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在传承城市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次规划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以加强资源保护和提高景区品质为目标,明确了以下规划思路(图1)。

图1 规划思路图


3.1 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

规划落实《东湖总体规划》分级分类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并对其进行优化完善。在分级保护方面,按照景观价值等级和敏感度的差异,以及保护和利用程度的不同,将东湖风景名胜区划分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表1)。其中,一级保护区指含有风景名胜区重要景源及对景源有重要影响的地带;二级保护区指含有风景名胜区次要景源及对景源有重要影响的地带;三级保护区指除一、二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在分类保护方面,按照对象的种类和属性,规划将东湖风景名胜区划分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点、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和发展控制区(喻家山服务区位于发展控制区)。其中,自然景观保护区指风景名胜区内拥有特殊、自然景源的地区;史迹保护点指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游览区指风景名胜区内各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的地区;风景恢复区指风景名胜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地区;发展控制区指风景名胜区内除上述保育区之外的区域。


表1 东湖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区一览


同时,为避免城镇化对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冲击,促进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塑造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3.2 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

规划落实《东湖总体规划》对各类建设用地组团布局的要求,强化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功能布局,结合山水资源和景观环境,实施“动静分区”,从山边到水岸形成多个功能组团,打造不同组团的服务功能,策划体验感强的游赏项目。同时,通过对景观视线廊道和建筑高度的控制,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


3.3 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规划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以湖光山色为特色,力图将其打造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将保护、控制和特色彰显相结合,打造特色的滨水空间,突出线状滨水岸线,强调滨水空间活泼自然、亲水怡然的景观氛围。此外,规划以城市文化立足、以湖泊文化立本、以本土文化立魂、以全球文化立新,明确了喻家山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为以自然山水文化为基调,融合楚文化的东湖风景名胜区南部门户旅游服务区。


3.4 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

规划以游客游览需求为出发点,合理确定旅游服务设施的服务类别、设施规模、设施项目等内容。根据《东湖总体规划》《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的相关要求,深化和完善《东湖总体规划》中关于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的内容,严格控制服务设施配置及建设规模,宜小不宜大,其建设总量和类别应根据游人规模、场地条件、景观环境等确定;依据地形地貌条件、建设与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建筑与风景的互融性,合理对片区旅游服务设施进行选址与建设,避开灾害易发区与不利于建设地段,避免对风景资源和观景视线的破坏;建立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


4 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内容


喻家山服务区地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南部,紧邻景区南入口,是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门户,属于城市建设区和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城景过渡区。本次规划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喻家山服务区展开建设。

4.1 对接上位分级分类原则,实施全面保护

规划对接上级规划的相关标准,将喻家山服务区的水域定级为二级保护区,将陆域定级为三级保护(图2)。其中,二级保护区范围包括喻家山服务区内的水域,总面积约为13.48 hm2,占景区规划总面积的24.36%。该区域应严格按照《东湖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控制,严禁建设与风景保护和风景游览无关的设施,严禁安排餐饮设施、旅游床位。水域周边的建设应注意保护水域整体景观风貌,对有碍景观的各类建筑应予以拆除。三级保护区范围包括喻家山服务区范围内除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地区,总面积为41.85 hm2,占景区规划总面积的75.64%。三级保护区内各种建设和设施必须符合《东湖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相协调;旅游服务设施布局以不影响风景区景观为原则,科学确定住宿规模,合理组织服务区内外交通;原有有碍景观风貌的建(构)筑物应按照规划进行拆除。

图2 喻家山服务区保护区划分示意图

此外,规划对喻家山服务区内的地貌、植物、水体等进行系统的全面保护和修复,种植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物种环境,同时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辅以科学的人工介入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景区自我维持能力。具体内容包括:①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建设过程中受影响的地段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维系原有的“鞍状丘陵,两坞相携,静水缓丘,疏林田垄”景观。②保护自然植被,适当进行林相改造,在植物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限制外来物种,保护原生群落和物种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林地防火系统。③加强对规划范围内湿地资源的保护,禁止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禁止擅自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与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④严格保护水环境,严格控制沿湖岸线禁止建设区域的各项建设;保护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水体,严禁排放污水和有害污染物,服务区内的生活污水要实现完全收集,并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沿水体周边设置生态沟,以拦截、净化雨水;梳理水系通道,保护水系岸线,必要时采取绿化固土或工程技术措施;通过构建生态水网等生态修复措施对湖泊开展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现有水系网络构建生态水网,促进水体交换,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2 划定动、静态区域,控制整体景观风貌

4.2.1 “动静分区”布置旅游服务组团

规划在喻家山服务区内实施“动静分区”,将服务区北部临近夹山的范围划定为静态区域,该区域以林地幽静、植被观赏为特色,布局会议酒店组团(星级酒店、东湖论坛)、休闲娱健组团(湖岸康乐园、夹山欢乐园)和文化体验组团(文人研修苑、喻家文化园、文化展示中心、梦溪笔谈),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会议文博、文化展示、剧场体验的场所,并注重组团与植物景观、水域景观的互动;将沿喻家山北路的范围划定为动态区域,该区域主要打造更具有活力的活动空间,规划在此布置综合旅游服务组团,包括游客中心、渔舟唱晚风情水街、购物餐饮天地、楚乐水上舞台等,承担旅游接待集散、旅游服务、购物、餐饮、剧场表演等功能。最终,喻家山服务区形成了“山水环绕、一心四廊、多组团”的功能结构(图3)。“山水环绕” 指在服务区西部和北部打造背景林景观,营造山水意境,突出山水文化特色;“一心”指紧扣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湖光山色,整理现状水系,提升景区景观品质,强化水域景观特色,形成以水景为特色的核心景观;“四廊”指依托服务区周边山水格局,强化服务区与景区的景观空间关系,保护服务区与周边山体、水域之间的4条景观视线通廊;“多组团”指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和服务区承担的不同的旅游服务功能,结合“动静分区”从山边到水岸构建多个游赏设施功能组团。同时,规划一方面落实《东湖总体规划》对游览设施用地的相关要求,对服务区的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水域的用地布局规划进行优化调整,未改变《东湖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另一方面结合武汉水域湖泊蓝线,以及现状水域分布情况,保护东部喻家湖湖泊水域、中部湿地公园、西部小型水面、组团内部线状水域等水体形态。

图3 喻家山服务区“山水环绕、一心四廊、多组团”的功能结构图

4.2.2 控制视线通廊,提升城市形象

挖潜城市景观视线通廊,构建富有层次感的天际线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塑造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山水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喻家山服务区以湖泊、湿地、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为加强景区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重点强化对东湖景观视线通廊和天际轮廓线的控制,形成以喻家湖为核心,山水环绕、相互渗透的特色景观风貌。在景观视线廊道控制方面,规划确定了4条景观视线通廊,确保通廊汇聚于湖塘和夹山、喻家山,视线通廊宽度控制在30~100 m,景观视线通廊内不得修建高于12 m的建筑物(图4)。为保证喻家山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视线对接以及重要节点之间的对景关系,规划重点控制喻家山服务区重要节点与山体制高点之间的视线通廊,并强化了对喻家山服务区重要节点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以保障视线的通透性。

图4 喻家山服务区景观廊道控制图

在天际轮廓线控制方面,由于喻家山服务区周边以自然形态的天际轮廓线为主,场地的南、北、西三面环绕着起伏的山体,位于山麓、缓坡地的建筑需顺应山势,与山际轮廓线形成和谐的关系,并积极与周边环境取得有机对话(图5)。此外,喻家山服务区天际轮廓线临山临水,整体景观风貌应作为东湖风景名胜区低缓段的组成部分,绝对高度不应超过夹山和喻家山的1/3~1/2,重要建筑可作为标志性建筑来打造,建筑高度可适当增高。对于临山的天际轮廓线,应保持山体山脊线的可视性和完整性,新建建筑高度不能超过山脊线及重要视点下的林冠线高度。对于临水的天际轮廓线,《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临湖、临山一线的建筑物的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之和不得大于其规划用地临湖、临山一侧宽度的50%,在此基础上,规划结合《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及《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湖边、山边、江边建筑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武规〔2003〕1号)的相关标准,明确了建筑需后退湖泊蓝线30 m、后退一般水面10 m以上。同时,为保证湖滨景观视线的层次感,随着建筑与湖泊距离的增加,可以逐步降低对滨湖建筑高度的控制,保证距湖泊较近的地区建筑高度必须低于林冠线,以形成自然生态的近景;在远离湖泊的地区,建筑可隐约露出,形成林立的远景建筑风貌(图6)。

图5 喻家山服务区天际轮廓线控制图

图6 喻家山服务区建筑高度分区图


4.3 打造特色水域,彰显东湖新形象

首先,规划结合喻家湖现状水系岸线,依托各段岸线的自然生态和景观现状,对岸线进行合理划分,依据规划区内各规划地块的不同功能及发展定位,塑造不同特色的岸线景观,保护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①优化水体岸线,增加泥质堤岸延展空间,构筑浅水水域区,重建原有水生植物群,多层次、立体化地在水体中配植各类深水、悬水、沉水植物,恢复服务区水体质量。②加强驳岸改造,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设置游憩景观式驳岸与生态驳岸,以生态驳岸为主,并利用沿岸退线空间植树造林,防护保育,构建滨水过渡缓冲湿地,营造湿地生态景观(图7,图8)。③推进生境修复,强化面源和带状生境建设,营造多样化的动植物生长环境,培育动物栖息地,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④严格水位控制,通过水位控制、渠道控制及闸站控制,促使湿地调蓄能力满足水系连通及排涝需求。服务区东侧水域现状常水位为22.0 m,西侧水域现状常水位为24.0 m。规划控制东侧水域最高水位为22.5 m,西侧水域最高水位为24.5 m,通过中部湿地的自然渗透、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降低东西部水域水位高差。

图7 喻家山服务区驳岸改造示意图

图8 喻家山服务区湖缓冲系统断面图

其次,规划着重挖掘区域内浪漫奔放、兼收并蓄、绚丽多彩的荆楚文化,强化东湖水文化印象的塑造。在喻家山服务区,规划打造了多样的建筑形式,在传承荆楚派建筑元素的同时,鼓励使用现代元素,并遵循“宜藏不宜露、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淡不宜浓、宜中不宜洋”的原则,建设庄重与浪漫、恢宏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共存的建筑群。例如,在休闲娱健建筑组团和文化体验建筑组团,规划采用现代荆楚园林式建筑形态,将传统庭院元素与新型材质结合,体现沉稳大气、通透淡雅、秀丽含蓄的气质,并在地块内部引入水系,形成曲水环绕、园林层叠、山水相映的趣味空间,营造浓郁的现代东方韵味与荆楚文化意境;东湖论坛度假酒店和会议文博中心以现代荆楚建筑风格为主,融入时尚创新元素,同时在节点处采用“借景”“对景”的手法,突出环境的巧妙精致,力图将二者打造为喻家山服务区地标性建筑。


4.4 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旅游服务,合理组织游览方式

4.4.1 基于游客需求,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东湖总体规划》确定建设4个旅游服务区,分别为教育服务区(白马景区)、梨园服务区(渔光景区)、南望山服务区(喻家山景区)、喻家山服务区(喻家山景区)。教育服务区、梨园服务区、南望山服务区受现状建设条件制约,无法满足景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需求。喻家山服务区区位交通便捷,场地建设条件良好,对东湖主景区的影响较小,且不涉及拆迁,未来将是东湖风景名胜区主要的旅游服务基地。本次规划划定的喻家山服务区游览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6.64 hm2,规划按《东湖总体规划》确定的环境容量和服务内容对喻家山服务区服务设施建设量进行测算,依据景区、景点的性质与功能、游人规模与结构,以及用地、用水、环境等条件,确定设施项目的种类、级别和规模,并确定了喻家山服务区旅游接待床位数为300床(床位安排在东湖论坛)。最终,规划确定了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及其他设施(图9)。为满足喻家山服务区文化塑造需求和东湖论坛文化展示功能,规划设置了文化展示中心、喻家文化园、文人研修苑和艺术长廊,着力将其打造为服务区人文景点(图10)。其中,文化展示中心主要承担荆楚文化展示、科技文化展示和湖泊文化展示功能,定位为湖北省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喻家文化园主要承担文化讲堂、文化交流、文化休闲、传统手工艺工作室等功能;文人研修苑利用周边高等院校资源,为专家学者提供荆楚文化研究、修学基地;艺术长廊以艺术为主题,为艺术家的交流、创作提供场地。

图9 喻家山服务区服务设施分布图

图10 喻家山服务区总平面图

4.4.2 内外联动,畅通服务区与景区游览线路

规划在对景区道路系统进行优化时,十分注重城市外围交通与景区内部交通的沟通、协调,构建了系统内部独立高效,系统间转换畅通、快捷的交通系统(图11)。

图11 喻家山服务区交通组织示意图

在对外交通方面,服务区对外主通道为喻家山北路、喻家湖路、光谷大道喻家湖高架桥、团山隧道,往北可达磨山、植物园等东湖核心景区,往南可达武汉中心城区光谷片区。服务区主出入口位于喻家山北路,周边的喻家湖路、喻家山北路、鲁磨路和团山路形成交通大环路,引导内外主交通流,服务区交通组织采取右进右出的形式,并设置顺时针微循环公交接驳线路。规划在服务区内设置车行、步行、骑行、短驳电瓶车4种交通方式,以将服务区融入景区游览环线中。

在内部交通组织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完善内部道路,新增景区主要游览路径,道路宽度不少于10 m,满足双向通行条件,并增加若干步行游览路径来联系各功能区及景点,打通内部交通循环。②完善与外围交通枢纽衔接的自行车通道,鼓励游客通过骑行的方式游览。③构建服务区慢行系统并连接景区各功能组团、景观节点。慢行系统由电瓶车观光道、骑行绿道和步行游览路构成,其中电瓶车观光道为服务区主要游览路径,总长为1051 m,对外可通过换乘枢纽衔接城市级道路—喻家山北路,对内串联服务区内主要功能组团;骑行绿道包括服务区环湖绿道和东湖绿道,总长为3293 m,对内是环湖游览系统的主要载体,串联服务区各主要景点,同时其还可以通过东湖绿道对外衔接其他景区;步行游览路总长为2127 m,分布于服务区各组团内,通过自行车绿道和电瓶车观光道连接各组团的步行网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服务区内可通行内部车辆、管理车辆及特种车辆,禁止穿越景区的过境城市交通通行,并严格控制进入服务区的自驾游车辆规模,保持服务区道路畅通。


5 结语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在于城区与景区相依相存,喻家山服务区与周边高校及光谷核心区关系密切,城区与景区关系紧张,本次规划积极平衡各方利益,探索服务区与周边城区相协调的规划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现状风景资源,合理化均衡设置环境容量,完善配套设施。同时,规划紧扣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引入城市设计手法,重视山、水、城关系的分析,加强对景观设计、水系规划和建筑风貌的控制引导,重点强化东湖水文化印象塑造、景观视线通廊控制和天际轮廓线控制,并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素材,推动城景协调。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