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font-size: 12pt;">随着5G网络建设及新基建的推进,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人们行为方式、空间使用方式及规划编制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运用大数据手段研究城市。在此背景下,空间规划编制需要密切关注新技术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评估其给空间组织模式带来的影响,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辅助规划编制,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发展趋势
1.规划体系——蓝图式规划与综合研究相辅相成
原有城乡规划注重蓝图式描绘,重点突出城乡空间结构组织及整体空间布局,国土空间规划注重整体空间结构逻辑的梳理及各类要素的综合支撑,需要对“三区三线”管控系统、城乡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等内容开展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整体空间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安排,形成系统性、科学性较强的空间规划成果。
2.规划学科——城乡规划与相关专业协同整合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经济产业等多个专业,需要多领域、系统化的知识储备。一方面,需要各专业理论的深入融合,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适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在规划专题研究、规划方案制定和规划设计评审等各个环节加强多专业协同,通过多专业、多视角研究,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规划设计机构——内部部门融合拓展
规划设计机构原来承接的是传统的城乡规划业务,往往采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与专项规划等专业性强、分工明确的机构设置方式。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多专业要求,原有专业性规划设计所向综合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所转型,需要组建多专业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究队伍,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的规划部门架构,以此链接各类专项规划及规划研究,融合拓展规划设计相关人员队伍,充分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质量。
4.规划管理——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协调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目的是推动国土空间规范化管理,具有较强的政策与制度导向,并且规划编制需要综合考虑规划管理的需求,充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及管理要求,将关键性管控要求、管控指标细化为规划管理与规划监测要求,持续推动主要管控指标落实到位。
二 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架构的规划行业转型方向
(一)融合发展——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发展各环节深度融合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将全面融入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生态保护方面,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保护;在经济发展方面,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推动产业与城市在功能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文化传承方面,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建设特色公共空间体系及人文历史传承体系;在社会治理方面,运用智慧化管理方式,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与各环节深入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以简单的技术工具、技术手段来对待空间规划,需要强化空间规划的底线思维,保障生态安全与公众利益,发挥多领域多层面协同效应,提升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图2)。
图2 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发展深度融合示意图
(二)拓展发展——实现物质空间设计与社会综合治理并行推进
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一方面仍将聚焦以物质空间为核心的规划设计,包括具有刚性管控特征的管控线体系,同时涵盖与物质空间密切相关的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配套、居住空间配置、产业功能配套和公共空间提升等内容,原有的以物质空间为对象的城乡规划尤其是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相关理念、主要理论、技术方法及表达方式等仍可以发挥其作用,需要进一步开展精准化管控与精细化设计;另一方面,聚焦规划管理与社会治理,将国土空间规划转化为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