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以下内容:①优质的生态底板,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塑造;②核心项目引爆,多元特色化产品协同发展;③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建立体育人才储备库;④优质配套服务,全方位提供休闲度假体验。基于此,规划提出以下定位与愿景。
(一)规划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规划以“崇心奔跑、律动江湖”作为形象Slogan,除了直接突显项目本身的路跑特色外,还将崇明区绿华镇的属地特质及长江、明珠湖的生态特点浓缩于这八字之中。此外,这八字也表达了规划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匹配马拉松运动的各项要求,还希望通过提供“走心”的软环境来营造友好的社交氛围,从而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路跑爱好者的“江湖”。
(二)规划愿景
在上述定位基础上,规划以“生动马拉松”为题,延展“生动”一词的内涵,以“三生三动”来概括体育小镇最主要的特色。其中,“三生”指田园生产、绿色生态和健康生活,展现未来的体育小镇将是一个“三生”融合、产城融合的理想小镇;“三动”指恣意跑动、尽情游动和凌空飞动,突显了马拉松、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这三项小镇主打体育产品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以下愿景:在世界生态岛上建立一处“江畔、湖边、田间”的路跑天堂;一片“可观、可赏、可忆”的绿色原野;一座“宜游、宜业、宜居”的体育小镇。
三 择术——进行功能策划
规划在上述定位愿景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策划,明确未来小镇的功能和业态,具体可用“体育、体育+、+ 体育”3个词汇把诸多门类的功能归纳如下(图3)。
图3 功能策划示意图
(一)“体育”
“体育”指的是体育运动本身。根据崇明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市场资源及绿华镇自身的开发条件,规划最终以马拉松、水上运动、低空运动、铁人三项和拓展运动等特色项目作为体育小镇的主打产品。考虑到国家体育总局对小镇承载的运动类型有数量要求,故规划加载了多项大众型体育项目作为补充。当然,小镇最核心的特色依然是以马拉松为主题的路跑运动,这一点是规划至始至终牢牢坚持的。此外,体育项目的配置必须有重点、有主次,否则小镇将失去特色、失去引力。这对于交通区位本就不具优势的绿华镇而言,会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二)“体育+”
“体育+”指的是体育产业。通过与多方交流(政府、开发企业和运营企业),规划明确未来小镇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主要囊括3个类别:一是体育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除了引入一些专业的运动品牌企业在此经营,还会在小镇配置一个专业的体育主题区—奥特莱斯;二是体育服务业,包括赛事运营、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和康复疗养等业态;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体育新业态,诸如体育传媒、体育金融、医体融合和电子竞技等业务类型。
(三)“+ 体育”
“+ 体育”是指小镇内各类配套服务功能(旅游配套、生活配套) 都与体育主题紧密结合,以此彰显小镇与众不同的空间与文化特质。具体的功能包括主题酒店、商业街区、文化展馆、康养住区、休闲农业和郊野公园等。
四 攻坚——开展空间规划
通过择术明确体育小镇需要“做什么”后,规划开始攻坚,明确体育小镇“怎么做”“做在哪”“做成什么样”,这也正是空间规划的目的。因此,规划提出“双核联动,一脉相承”的规划构想,坚持“三个一”的亮点设计,构建“一带串联、两心互动、三区协同、多组共生”的空间结构及畅通的核心区交通系统。
(一)“双核联动,一脉相承”的规划构想
根据崇明区总体规划的指引,绿华镇有两片集建区:一为西部的老镇,二是东部的明珠湖片区。经过权衡,规划将明珠湖片区作为体育小镇的核心区,综合布置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和旅游配套等小镇核心功能;同时,将西部的老镇定位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