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蟠桃之乡”。品牌农业是该镇最好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皇母蟠桃、施泉葡萄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上海首批获生态原产地保护的产品,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龙头产业。
(二)存在问题
金山中部生态圈三镇均具备一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在现代农业加工业、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特色。随着近年来特色小镇发展的浪潮,三镇也在寻找各自的特色定位,如张堰镇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历史悠久和当前文化教育优质资源不断积聚的优势,打造文教魅力小镇;廊下镇立足于现代农业园区和郊野公园的建设,注重文化和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田园和城镇共建共荣,打造具有活力的马拉松田园小镇;吕巷镇以水果文化、特色民俗文化为内核,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形成产业、文化和旅游等相互交融的水果小镇。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三镇在各自的特色小镇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总体发展定位不准确、特色元素不突出、功能叠加不足及产业集聚转化困难等,特别是在中部生态区范围内多个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创新方面仍缺少协调发展,急需相应的研究与实践。
(1)功能布局交杂
三镇在总体规划布局时,规划功能是基于各镇自身局部资源自发形成的,缺乏全局性的综合考量,往往造成重复设置,缺乏差异性与互补性。例如,三镇均是农业型小镇,在农田果林基础上发展起了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加工、水果采摘和农家乐等项目,但各镇的项目用地大小不一,缺乏规模效应;散布各处的用地将三镇已有一定规模的农田、水系与林地等分割得支离破碎,未能纵横贯通,导致经济、生态效益均不能达到最优;民俗文化设施也过于分散,缺乏集中展示的场所,对游客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也不利于民俗文化的留存。
(2)产业能级不足
三镇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传统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较为初级的开发阶段,农业产品结构、农业品牌建设和观光休闲农业均需要发展优化,但现有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第六产业亟待发展。以吕巷镇的水果公园为例,其相关产业活动仍停留在针对近郊散客的采摘活动,季节属性明显,缺少前期的品种研发、后期的水果再加工等相关延伸产业。
(3)特色元素平淡
三镇虽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但在挖掘利用、整合方面仍有不足,未能凸显各自的业态、空间和生态等特色,尚未发挥三镇的整体联动作用。例如,作为千年古镇的张堰镇,主要街道历史建筑立面较为残破,新建建筑穿插其中;沿张泾河两侧亦没有充分利用沿河两岸空间,整体风貌较为一般,古镇应有的空间特色有待改进。又如廊下镇拥有金山最大规模的设施良田,是大都市周边较为稀缺的景观资源,但仍仅限于农业生产功能,没有发掘农田的景观展示、休闲活动等特色功能,游客缺少参与和互动的平台。
(4)配套水平低下
鉴于主要业态功能不够集中、特色较为平淡,三镇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水平也同样较为低下。区域内的民宿、餐饮仍为传统的农家乐形式,既无规模又无品质,缺少高品质的品牌民宿、休闲和娱乐设施。由于前期功能设置时缺少前瞻规划,区域内交通问题较为突出,客货交通混行严重,甚至对游客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
三 基于集群联动发展的生态圈规划策略
(一)立足底蕴,定位全局
针对金山中部生态圈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尤其是三镇的自然禀赋与产业现状,规划提出以下定位:千年人文底蕴、文创环境浓郁的历史文化名镇张堰;回归自然、回忆乡愁、农耕永续的田园小镇廊下;品农休闲、宜居宜业的水果小镇吕巷。
同时,在全区范围内综合协调各镇建设,将金山中部生态圈打造为一个实践生态文明、发展绿色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先导区,长三角重要的古镇、田园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图1)。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