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广角】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社区响应探讨——以南京市南秀村为例 |
规划师杂志社 2020-10-26 16:48:32 |
|
>
(三)总体思路
研究从城市规划与社区视野出发,遴选与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强关联且体现“国际化”特色的社会属性与空间属性,对其周边社区响应进行动态演化剖析,通过跨阶段的纵向比较,展现和归纳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演化与变迁。具体研究步骤如下:①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阶段划分。从国家来华留学政策、江苏省国际留学生政策及规模,以及南秀村社区演进等方面对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背景进行分析,并将其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用于社会属性与空间属性的阶段演化分析以及社区响应特征总结。②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特征总结。通过对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会属性(包括就业结构、生活习俗与文化认同) 和空间属性(包括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与特色产业布局) 的分阶段演化分析,发掘这一特殊社区的响应规律。③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社区响应的动因解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出发,剖析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周边社区响应的背景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动因机制(图3)。
图3 总体研究思路框架图
二 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演化阶段划分
(一)演化背景的梳理
(1)国家引进国际留学生的政策变迁。
自1950年接受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开始,中国的留学生引进工作已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国际留学生计划从政策到管理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从政策导向和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国家层面的国际留学生机制变革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表1),这成为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形成与演化的根本动因之所在。
表1 国家关于国际留学生的相关政策变迁
(2) 江苏省国际留学生的招收情况。
江苏省国际留学生教育起步于1955年,与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基本同步,几乎都是通过政府渠道招收的奖学金学生;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规模由缓慢增长到增速加快,人数从200人增至近5000人,同期增长速度远超日本和美国;2000年以后,留学生人数更是进入迅速增长阶段,2010~2015年,留学生人数从14142人快速增长到近26000人,5年增长率达到84%,其规模也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图4)。因此,江苏省居于国家领先水平的留学生招收规模为南秀村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图4 江苏省高校国际留学生(学历生) 人口增长趋势图(1978~2015年)
目前,南秀村的国际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而两所高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的情况基本上和江苏省整体规律一致:1990 年之前,国际留学生数量很少,增长十分缓慢;1990年后由于国家放宽国际留学生来华政策,留学生数量和增速均有所上升;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留学生及外籍人士在华就业和经商的政策日趋放开,国际留学生群体形成了可观规模;2010年以后,国际留学生数量和比例均有了显著性提升。南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