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广角】共生理论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研究——以铜川市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20-10-23 16:33:00
 
优化区域分工体系,形成梯度化承接与专业化分工的格局,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单一化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区域要素流动和完善区域功能,形成区域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稳定关系。

其次,有利于推动共同进化的共生关系,使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共生联系更加紧密。共生的过程是共生单元间通过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和共同发展形成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相互间不断激励的过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区域共生有助于其与中心城市沿着共同的发展路径转型和优化发展,不断促进二者间的资源对接、软硬设施联通,形成合力。

最后,有利于打造互惠传导的共生模式,形成良性的能量和功能传导体系。共生关系的实质是共生单元间物质、能量的传递与互动,互惠共生模式产生的激励作用使得相互传导的能量不断放大,从而形成逐级传递、反馈的区域共生模式,将有利于缓解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在次区域城市功能不完善、要素流动单一的“区域发展洼地”问题,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节点辐射能力,带动腹地发展。

(三)研究方法

基于区域共生的基本要素和传统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从区域共生系统中各共生单元间的联系度、同质度和功能外向度三个方面进行共生性分析,以表征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区域共生单元所面临的区域共生问题,从而明确规划指引方向。

1.共生联系度

联系度是反映共生体内共生单元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研究主要采用区域经济产业联系强度的计算方法,用于显示区域共生单元间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 所产生的影响量,进一步明确各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及资源互动配给关系,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正时,表示城市与外部经济互动以向外提供服务为主;当其为负时,表示城市与外部经济互动以吸收服务为主。测度指标包括反映城市群之间互动最关键的经济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对外服务重大基础设施,涉及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等15个指标。

2.单元同质度

产业体系的拓展模式、替代模式和复合模式是当前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区域协作的主要路径,而接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特色资源的区域竞争优势,因此研究从接替产业、资源特色同质性的视角分析这类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共生单元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引入资源特色化系数来测度区域各单元间的竞合关系,主要测度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区域特色化程度(表1),具体步骤包括:①指标选择。针对不同城市的特色情况,确定城市特色的目标层及准则层,并选择与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关联度最大的指标。②各层级权重计算。各城市差异性较大,为确保结果的科学性,根据各指标的特色基础、前景及潜力,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及赋值,最终结果加和并归一化处理。③指标赋分。一是搜集现状各指标的等级、覆盖面积和数量等数据;二是考虑到城市特色体系包含的特色因素种类繁多,为确保科学性,邀请数位熟知具体城市情况的专家进行指标等级评价与打分。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表1 共生单元资源特色化测度指标体系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