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论坛2】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
规划师杂志社 2020-09-25 15:33:12 |
|
贸区也根据东道国国情和自身发展实际制订了概念规划、前期规划等。从规划模式看,多采用总体统一规划下分步实施原则,按照“前港—中区—后城”理念,打造港产城共同体成为共同选择。从规划定位看,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致力于打造产业新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自贸区致力于打造中巴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支点、吉布提国际自贸区致力于建成“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丝路驿站”。从功能分区看,商贸物流区、加工制造区和码头区是共性规划空间,创业产业园区、度假旅游区和生态湿地公园则是因地制宜的个性空间(表2)。
表2 中国境外自贸区典型案例规划一览
资料来源:根据各园区官网或商务部网站等互联网新闻整理,时间截至2019年。
(三) 治理模式:“国家协调—地方管理—企业开发”多层架构
中国境外自贸区管理普遍采用了“国家协调—地方管理—企业开发”的多层架构共谋—共建—共享治理模式。例如,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实行“政府指导,依法管理、市场运作,企业经营( 国企或央企)”的双层运营管理模式:第一层次是由中尼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组成的双边合作协调管理层;第二层次是由中尼两国合作区开发商和尼日利亚有关政府机构组成的运行服务层。又如,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采取“轻重资产分离”的三层架构:第一层次是成立一级管委会,两国派驻政府官员任职或兼职;第二层次由二级公司与吉布提市相关政府官员组成资产公司(双方不得派驻人员在资产公司就职);第三层次是组建自贸区开发建设实体公司。同时,中国境外自贸区普遍根据东道国法律法规要求和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独特的管理法规,推动中国境外自贸区逐渐从经济特区向政策特区乃至制度特区转变或复合。此外,面向园区安全与持续发展需求,空间管控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开放、半开放、封闭3种方式(表3)。
表3 中国境外自贸区典型案例治理模式分析一览
资料来源:根据各园区官网或商务部网站等互联网新闻整理。
二 中国境外自贸区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存在的差异
中国境外自贸区与境内自贸试验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些许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开发模式及地位作用等方面。
(一)服务对象:中企高水平走出去与外企高质量引进来
“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等是中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共同要求,据此反映出境内的自贸试验区更多聚焦于新时代外资企业高质量引进来,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与此不同,中国境外自贸区主要是服务新时代中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致力于打造新一轮全球化下“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支点。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应以使用者需求为切入点,贴近服务对象,中国境外自贸区与中国自贸试验区面向服务对象的不同,导致它们面对的规划问题及其规划应对方法各不相同。
(二)战略价值:中国方案复制输出与中国方案优化提升
从战略目标看,中国自贸试验区是探索新一轮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重点是扩大服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