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杂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困境与对策刍议 |
规划师杂志社 2020-09-23 15:46:32 |
|
an>
当前我国的乡村建设具有明显的城市化意向,按照城市审美标准,在广大乡村腹地建设了很多新颖别致的别墅群,勾画出了乡村中的城市生活。但事与愿违,高级的别墅忽视了乡村固有的农耕生活模式,淡化了乡村特有的宗族生活聚落,疏远了邻里乡亲的感情,不适合乡村的生活模式,使建成的别墅群成为乡村腹地上的空壳建筑(图2)。在产业发展方面,大部分村庄不结合乡村实际,盲目进行旅游化意向的产业开发,往城市靠拢,不但造成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使乡村特有的气息和乡愁意蕴面临灭绝的危险。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按城市标准进行配套,如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大规模的“下乡”,本意是满足村民对文化和休闲娱乐的需要,丰富村民的生活。然而,很多设施最后都成了摆设,旁边杂草丛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图3)。

图2 中牟县某村新建社区实景图
图3 灵宝市某村篮球场实景图
(四)困境四:规划成果以“物”为重,忽视“以人文本”的社会内涵
大部分的村庄规划,规划成果着眼于集约用地、保护生态和保护耕地,以村庄建设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场地进行设计,村民住宅设计、村中配套小广场设计、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设计在成果中应有尽有,具体的规划效果图也设计得很漂亮。这些都仅是对“物”的层面的关注,对村庄中的乡治、宗族性血缘关系和村民幸福度指数提高的需求关注不够,忽视了“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的根本权益问题。对于村庄的空心化问题没有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及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被打破,限制各种要素自由流通的壁垒没有被消除,村民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勤劳致富的强烈需求没有被重视,村民内部不团结现象和村庄的管理悬浮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以人为本”的社会内涵要素在规划成果中比较匮乏。
二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对策
(一)对策一:梳理村庄各项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调研要实
实用性村庄规划建设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村庄内部各种要素流失与衰退的问题。规划要实用,要解决村里面的实际问题,要切实依据村庄的现状做规划。这就要求对规划前置性工作的调研要全面,要深入。调研,首先是要进行现场踏勘,对村域的所有地方都要走访到,而且要步行,这是一个很基础且很重要的工作;其次是要收集村庄各方面的资料,包括天文、地理、村庄的发展历史和村庄的民俗风情等,最重要的是村庄的产业和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再次是要开展入户调研,要深入到村民家中,了解村民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观察村民的生活现状,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最后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此外,还要对村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村庄的硬环境、硬设施固然重要,但软环境、社会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对策二:补齐短板的要求下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要强
村庄规划是村庄在一个阶段发展的统筹布局,是要解决村庄的实际问题,规划要把村庄存在的问题解决好,需少点“轴向引导,多区联动”这些高深的句子,这些村民们看不懂,也没有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