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随想杂谈】阳明心学对当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几点启示
规划师杂志社   2020-09-22 16:12:43
 
的城镇化过程中,国土空间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快速增长与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破坏、配套设施滞后的矛盾;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缺乏整体融合、足够的重视和全方位保护;部分发达地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碎片化现象严重;盲目追求空间效率,空间特色模糊,空间安全与空间品质有待提升。

(2) 理论反思有待加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发展进程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文化,产生了儒、释、道、法、墨、风水和心学等各家学说,这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规划。例如,中国传统哲学中“象天法地、师法自然”“昭彰人伦、弘扬礼法”等理念对古代城市方位、中轴、型制和空间规划布局等有着深远影响。现代城市规划从物质空间决定论、理性规划、系统规划到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理解的发展历程,背后反映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变革。然而,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多为舶来品,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甚少,工业化初期借鉴、照搬苏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改革开放后主要引入西方规划理念,由于政府和业界多将规划当作一种技术工具,关于深层次规划思想的探讨相对较少,致使中国虽取得举世瞩目的城镇化成就,但未能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规划理论。再者,规划原理专业教材主要内容也多为标准或准则,而准则背后缺乏思想支撑。城市规划建设是难于改变甚至不可逆的,因此很多重大问题要慎于决策,需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哲学是规划主体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空间发展演变客观规律的理念认识,以及主观思维理论化、系统化的总和,学界应予以重视,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科学的充实与发展,亦将有助于规划哲学的发展。

(3) 职业道德急需关注。首先,目前规划设计行业已彻底走向市场化,规划机构多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行政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下,规划师重塑其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职业理想至关重要。其次,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又涉及城乡规划资质(住建部颁发)、土地规划资质(土地学会颁发) 和地理信息资质(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发) 等,由多种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参与,队伍混杂、良莠不齐,忙乱中更容易出现价值观迷茫和职业道德危机。最后,按照事业单位深化体制改革要求,全部三类事业单位性质的规划院将于2020年底转制为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规划师身份及社会角色将进一步转变和分异。服务于不同利益团体的规划师将承担不同的社会义务,从而引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规划价值观及其职业道德急需重点关注。

三  阳明心学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一)“万物一体”——提高思想认识,用心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对于“万物一体”相关哲学观点,儒、释、道三家皆有阐述,儒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将其作为仁德追求的至高境界;佛教“万物一体”说强调“万物皆有佛性”,即“无情有性”,注重“同体大悲”;道家“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认为天地万物都与人来自同一个“道”,万物平等、天人合一。然而儒、释、道对于人、社会与自然万物的关系都各自偏执一端,从“人性”“超度”“养生”等角度立说,提出“和谐”内涵。“万物一体”是阳明心学的基石,心学在理论上不仅阐明“万物一体”的内在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还充分体现了心学家的开放心态,在道德上不仅要求人类要关注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尊重和热爱自然万物,从而走向“大我”,构建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

王阳明《大学问》开篇阐述其世界观—“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嘉靖四年,王阳明晚年在《答顾东桥书》中提出著名的“拔本塞源论”,此理论的核心思想即“万物一体”(又称“万物同体”):“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他认为风雨雷露、日月星辰、山川土石、禽兽草木和人原本是一体的,五谷禽兽之类可以养育人,药石之类可以治疗疾a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