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广角】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策略
规划师杂志社   2020-08-31 16:03:25
 
常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既有采用定量、定性方法对开发区的区位、功能、空间、产业与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研究,也有开发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转型发展重点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相关研究综述已有系统归纳,本文不展开论述。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主要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企业探索建设海外园区,一些学者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园区的分析,归纳了境外产业园区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发展作用与建设模式等。与此同时,快速发展中的境外产业园区不可否认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及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差异的风险,也存在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缓慢与融资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王兴平等人分析了东南亚主要国家的规划体系和典型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区域,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多彩,政治体制多元,以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为主,各国既具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这些研究对本文也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产业园区“走出去”总体呈现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迷茫,有产业园区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园区在东南亚地区发展特殊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目前对境外产业园区的研究缺乏对特定区域内园区的特征及其原因的系统、深入分析和归纳,缺乏从规划、建设和运营视角将境外产业园区发展与地区发展环境相联系的研究。因此,结合目前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主要特征和东南亚的实际情况,探索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全过程的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 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主要特征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一带一路”沿线园区名录和纳入统计范围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名录,截至2017年12月,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共33个,本文研究对象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园区,去除农、林、渔业和矿产开发等10个项目,初步确定23个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图1)。



(一)发展历程:政策激励对园区“走出去”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产业园区为1995年建立的越南铃中加工出口区和工业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企业自发阶段(1995~2006年),主要因企业自身战略选址的个体行为,仅少部分企业因发展需求在境外设立产业园区;第二阶段为政策激发阶段(2007~2012年),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逐步推进,为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境外合作平台,成效不断显现,特别是2006年10月底、11月初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会议,是“10+1”领导人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经贸成果取得新突破,2007 年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建设境外产业园区达到了第一个高峰,6年间在东南亚地区共有8个境外产业园区启动建设;第三阶段为多元推动阶段(2013年以来),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境外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此外,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国际单边主义抬头,产业园区“走出去”的内外动力逐步增强,通过响应国家倡议、富余产能转移、规避贸易壁垒和实施产地多元化等,2013~2017年的5年间, 共有13个境外产业园区在东南亚地区启动建设(图2)。



2006 年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2013 年的 “一带一路”倡议为园区落户东南亚起到了顶层推动作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园区“走出去”提供了多方面支撑。除此之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