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广角】澳门“第四空间”规划纲要及策略探索 |
规划师杂志社 2020-08-27 15:19:51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土地开发与利用、房地产发展、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4个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刺激房地产业发展,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及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等,都是大湾区背景下澳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三)澳门“第四空间”的提出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土地资源。而目前澳门所有陆地土地资源已经开发殆尽,仅剩余路环地区,而路环地区基本上都是山地,作为澳门城市绿肺,其主要功能还是以郊野公园形式的生态用地为主,无法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此外,澳门原本并没有专属海域,2015年12月20日,国务院明确,澳门依法正式管理85km2的海域。然而,受到伶仃洋排沙通道的限制,目前澳门所属海域也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区域可以填海造地(事实上,伴随港珠澳大桥建成,澳门所有可供填海的土地资源已近乎没有),在澳门半岛、氹仔、路环之外,需要寻找第四个可能开发的空间资源,简称为澳门“第四空间”。
二 澳门“第四空间”的规划选址
(一)“第四空间”的发展目标
一直以来,澳门和香港共同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门户。因此,澳门“第四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仍将扮演海上门户的角色,在本澳层面主要起到疏解澳门紧张的土地资源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总的来说,澳门“第四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可以分为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多元产业这三点。
1.拓展城市空间
“第四空间”发展对未来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填海区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空间元素的合理配置,将旅游产业和城市填海区开发建设相联系,满足资本、社群、政府的行为需求。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利用历史建筑、控制填海区建筑形式和原生态形态等,创造充满生气和发展活力的填海区空间。
由于山多平地少,澳门历史上先后把城市的范围扩展至关闸,再扩展至青洲、氹仔、路环,并进一步扩展至横琴岛、对面山。澳葡政府亦于1863 年进行第一次填海造地工程。截至2008年,澳门半岛的面积在填海工程下,已超过9.3km2,比1840年的面积(2.78km2) 增大了3倍以上。澳门陆地总面积因沿岸填海而不断扩大。自有记录以来的1912年的11.6km2逐步扩展至2008年的29.2km2。2009年11 月29日,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面积为360hm2的澳门新城区,这将使澳门土地达到32.8km2(图2)。

城市空间扩张是城市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及文化等人文因素和土地利用、地貌形态等自然因素在地域上的向外推进与扩散,是城市建设和成长的地域性表现。城市的空间扩张同时包含了地域拓展与修复提升两大过程,并相互交叠。城市空间扩张不仅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发育生长过程”, 还包括城市有机体系的空间发育,即在城市占用地域空间规模的增加、扩大及城市空间聚集功能增强的同时,还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空间、文化空间及生态空间等的发育。因此,澳门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扩张的机遇优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会展场馆,完善机场与港口等主要交通枢纽的布局。
2.发展多元产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