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轴线的分布特征,发现2008~2014年集成核轴线主要分布在南北大街和长城南街等路段,集成核轴线数量仍相对较少,不能有效拉结城市空间,支撑城市空间的发展。
2.空间结构特征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2008~2014年定边县城市空间外向拓展态势已较为明显,城市形态呈现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特征。随着城市各组团片区的辐射带动发展,集成核轴线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形态不断完善,使得定边县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趋于网络化、层次化,最终形成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北部核心发展稳定。
对比分析 2008 年、2014年县城交通网络集成核的分布位置发现,2008~2014年主要集成核轴线均位于南北大街北段、长城南街北段和东西正街。随着城市空间整体不断向外扩展,主要集成核轴线围合的区域仍是北部鼓楼老城片区,同时2008年和2014年的北部鼓楼老城片区的局部集成核与全局集成核在空间上基本重合,这表明定边县城北部核心相对稳定。
(2)城市南部核心跨域崛起。
对比分析2008年、2014年县城交通网络集成度数值的大小发现,2008年集成度最高的位置在城市南部,集中在南北大街和东西正街交叉口区域,且有向南发展的趋势。2014年集成度最高的位置分布在城市北部,集中在明珠路和南大街交叉口区域,且有向北发展的趋势,这表明城市南北核心渗透发展。至2014年,在城市南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牵引作用下,城市逐渐向南跨域发展,形成以南部新核心为主核、北部核心为次核的城市中心体系。
(3)城市西部发展核心形成雏形。
对比分析 2008 年、2014 年县城交通网络的干道格局发现,2008~2014年307国道改线至城市西侧,城市空间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县城西环路由单一环线变为城市南北向的内部干线。随着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至2014年县城逐渐形成以西环路为分界线的“东城西产”的功能格局。未来随着城市西部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借助产业带动,城市西部有发展成为县城片区中心的趋势。
总体而言,随着城市南部核心的辐射外溢和其他各片区的带动牵引,城市逐渐向南和向西发展。结合空间句法分析测算结果,2008~2014年城市发展方向以向南发展为主,城市集成核轴线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向外,沿南北大街和长城南街向南扩展,延伸至古城以南,城市形成两条重要的南北向集成核轴线(南北大街和长城南街)。2014年,随着城市西部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向西发展为主,以向南发展为辅,逐渐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的空间发展。
(二)空间结构的演绎模拟
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的历程是在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由无序蔓延到有序生长转型的过程 。相较而言,相对均衡的多中心结构有助于减少单中心结构过度集聚所带来的负外部性。多中心的类型根据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如果城市空间是在市场选址决策中形成的,且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是较为均质的,那么中心城区将不断向外围蔓延,这种空间扩展最终形成城市功能在空间上的多中心的结构;另一种是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很大的不均质性,以至于必须跨越发展,进而形成新的城市中心,这种是城市建成区形态体现在空间上的多中心结构 。因此,本文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方案模拟主要从功能多中心和形态多中心两个方向进行,其中功能多中心包括以下两个方向,即“两核”联动式空间结构方案和“三核”协调式空间结构方案;形态多中心则为“三核”融合式空间结构方案。
(1)“两核”联动式空间结构方案:北部核心和南部核心联动发展。
提升完善现状“两核”轴线式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其中,北部核心为南北大街和东西正街所在区域,南部核心为明珠东西路和南大街所在区域,通过延伸南北向城市道路至南环路,进一步完善南北向联动轴,从而提高南北向轴线的带动力;与此同时,通过丰富重点地段交通的层次性,提高集成核及其周边重要地段轴线空间的连接度,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