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坪村三期及其所在的松坪村居住区的配套设施的配置情况与《深标》进行对照,发现在现有的配套设施中,除管理用房和邮政设施面积略低于标准、未配建菜市场和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余设施无论是类型还是规模均能达到《国标》与《深标》的要求(图3)。
(二)居民满意度
尽管按照《深标》的标准,松坪村三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率很高。但在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居民对不同类型设施的满意度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1):
(1)管理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市政设施。当前,松坪山社区配建有派出所、社区管理用房、一所初中、两所小学、四所幼儿园,以及友鑫医疗门诊部与西丽医院松坪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民对于管理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满意度较高。在访谈中,居民称赞社区管理部门在环卫、绿化和安保方面管理到位,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往,使得邻里和睦,居住氛围很好;学龄儿童家长普遍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较高;居民对西丽医院松坪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表示满意,小病治疗不出小区,药费比大医院便宜,小区周边还有多家可使用医保卡的连锁药店。
(2)文化娱乐设施及体育设施。松坪村三期配建有约600m2的文体活动场地。松坪村居住区东临大沙河公园,西临松坪山公园,公园内有免费的体育设施,如门球场等,加上松坪村居住区配套的科北文体中心,社区体育设施的总用地和建筑面积整体能够达到《深标》规定的文体设施面积标准。但科北文体中心采用的是市场管理模式,居民使用需按小时付费。在实际的使用中,大部分松坪村三期保障房居民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更青睐免费或低成本的文体活动,休闲活动主要为到社区公园跳广场舞、在社区内散步、带孩子到楼下玩耍等。小区管理处每月组织露天电影播放或免费游园会,居民对这些活动评价极高。而收费的科北文体中心,则几乎少有人使用。
(3) 交通设施。按照《深标》要求,松坪村三期配建了拥有1283个车位的地下车库。实际上,现状松坪村三期居民的小汽车拥有量仅为225辆,每百户居民拥有小汽车7.5辆,远低于深圳市普通住区的水平。这使得大量停车场位出现“无车停放”的现象。超过85%的保障房家庭表示,小汽车使用成本高,供养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的出行以步行和公交出行为主。同时,即使是拥有小汽车的居民,日常的通勤方式也仍然以非小汽车通勤为主,小汽车更多地作为非通勤的交通工具,供家庭成员在节假日休闲、远行使用。此外,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较低,42%的居民认为周边现有的公共交通不够便捷。
(4) 商业设施。松坪村三期在小区用地南侧配置有华润万家超市,松坪山社区西侧有景马商业城等大型商场,两个商场之间的群芳街和乌石路临街分布着306家小规模商铺,包括食品、百货、餐饮、便利店和鲜果蔬菜小店等,总建筑面积约为52000m2,每千人商业设施面积为830m2,超过《深标》的高限(550平方米/千人),达到《国标》700~910 平方米/千人的标准。虽然该小区和临近街道遍布众多的商业设施,但是超过70%的居民会因为商品之间几块钱、几毛钱的差价,选择步行20分钟以上到临时搭建的康好农贸市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三 松坪村三期保障房公共服务设施供需错配分析
总体上看,松坪村三期保障房居民的收入水平均远低于深圳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经济能力有限,在收入的约束之下,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大部分居民原先居住在城中村,迁居保障房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并维持对低成本居住配套设施的需求。然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并未能充分地顾及他们的这些需求,产生了“有需求无服务”或是“有服务无需求”等现象。
(一)运营管理未能充分考虑保障房的特殊性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环节很长,包括规划管理、开发建设和设施运营等阶段。在空间供给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均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运营上,由于部分设施需要专业的运作,单靠政府难以保证运营效率,需要政府、市场和社区之间的共同合作。普通商品房一般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经济属性及建设完成后产权是否移交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营利性三类:①公益性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社区管理与服务和社会福利设施等,这类设施为纯公共产品,一般产权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