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系列专版】深圳盐田河流域“产、城、景”融合发展规划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7-05 09:42:10
 
文化交融的地带,疍家文化、围村文化、盐田文化和港城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并存,但各类文化元素特色均不突出,产生了“一河千面”的空间形象。总体上看,盐田河目前仍较为缺乏特色景观元素,核心文化内涵展现不足,人文景观个性模糊。

二  盐田河流域“产、城、景”融合发展策略

    盐田河流域已具备产业升级、城区转型和景观重塑的条件,然而规划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将景观的优势用于城市的品质打造和产业的联动优化,形成人、景、城和谐共生的区域特色。事实上,产业、城区和景观三者息息相关,在规划过程中相互作用并相互牵制,具有很强的融合趋势,这为未来盐田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产、城、景”融合发展策略包括产城融合策略、产景融合策略和城景融合策略,即通过产业升级、城区转型和景观重塑来进一步实现融合的目标(图2),这对盐田河流域而言具有更鲜明的引导性。



(一) 产业升级——从单一到复合

    盐田河流域拥有深水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即“一港三区”)的区位叠加优势,在准确定位港口功能、动态调整临港产业的前提下,只有采用技术高端化方法和产业集群化手段,才能缓解经济空间和景观空间的矛盾,推进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 产业复合化。深圳位于深莞惠经济圈的核心位置,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盐田河流域在产业选择上应向整体趋势靠拢: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 依托盐田港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积极提升盐田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②培育创新型产业 —充分依托港口和综合保税区,打造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创新型总部经济、港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生命健康和服务贸易等创新型产业,促进港口产业升级和创新产业链发展;③推动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 着重发展航运服务、商务服务和城市服务等配套产业,提升重点产业项目的配套服务能力,提高辖区对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2)创新型突破。全球一体化趋势使产业发展开始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在物联网等环境的影响下,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未来的盐田河流域将着眼于高科技物流人才的引入和留驻。然而,主流的物流型产业明显无法支撑流域的可持续运转,依托园区与陆域、航空物流全方位协同发展,形成以人才为导向的规模化、系统化的高效产业链才是唯一出路。这种高效产业链需要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相互配合,在环节上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达到产业功能的最优化目标。为了向“智能化”生活转变,盐田河流域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产业和配套服务业的辅助,突破原有单一模式,向更为复合化和人性化的高效率产业生活圈转型升级,在“宜产”的同时“宜居”和“宜视”。

(二)城区转型——从港区到港城

    盐田河流域内的城市更新需求强烈,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的用地有81.6hm2,拟列入“十三五”规划的用地有39.7hm2,还有62.5hm2的用地具有远期更新潜力,未来整体更新用地面积约占 37%,推动城市功能空间升级的动力充足。而“堆场上楼”在节约土地的同时,也为剩余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置换可能,这意味着原有空间已不足以维持盐田河流域的长久发展,港区迫切需要寻求突破。

(1)城区空间突破。城区转型需要整合沿线空间资源,在道路空间、原堆场空间和老村落空间上实现突破:①道路空间整合——流域内最初的疏港道路与城市路网相结合,在规划过后往往采用专修道路模式,这就导致了原有疏港道路被废弃,为了减少空间浪费,可适度增加河道空间,减少原疏港道路的宽度,并对其断面进行优化;②原堆场空间利用 ——随着“堆场上楼”的展开,堆场实际使用空间减少,故可对原堆场剩余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在物联网趋势下,可将剩余空间作为新型产业用地的发展空间和人才住房空间等(图3);③老村落空间修正——盐田河流域约有23个老村落,规划发现除了盐田墟可进行综合整治,其他村落都需要拆除重建,在沿河岸设置具有村落文化特征的滨水商业街。



(2)城区品质突破。城区空间的整合对城区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品质提升方面需要统筹功能、交通和活动:①功能统筹——功能统筹是推动盐田河流域品质突破的重要前提,新型人才的引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