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广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7-01 10:54:43
 
发展规划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绿地规划实践,基于“多尺度”绿地建设视角,构建以“市域—城区—社区—人”为框架结构的全域、多尺度绿地评价指标体系。

(四)偏重绿地空间与生态,难以满足人的感受和需求
 
    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于侧重绿地的空间布局和生态效应,对居民的使用感受缺乏深入的思考,导致即使绿地指标达标,也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强调居民日常生活与绿地的联系尤为重要,如引入绿地可达性指标衡量居民到达绿地的便捷程度,以反映绿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因此,有必要构建与绿地服务及人本效益相关的评价指标,重视城市居民的绿地体验和服务享用情况,以实现由“城市本位”向“人本位”规划思路的转变,促进和谐宜居的绿色城市发展。

(五)局限于定性评价方法,缺乏对GIS和空间数据的充分利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多以定性为主(如“几轴几带多中心”的空间规划结构),且面对繁杂并不断更新的绿地空间数据及属性,需要借助GIS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虽然已有学者对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定量化评价指标层面,也未能完全实现绿地空间数据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因此,为进一步优化绿地评价指标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提高绿地规划工作效率,丰富评价手段和成果,亟需将GIS技术运用其中,实现技术手段与规划评价指标的同步升级,从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决策提供直观的、合理的数据支撑,形成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二  “多元、多维、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现状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多元、多维、多尺度”的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多元”所反映的是基于传统指标,引入生态效益、景观格局和绿地可达性等指标,以构建多样化的绿地评价指标体系;“多维”主要强调空间评价维度,包括一维、二维和三维层面,通过拓展现有指标维度,重点构建和完善三维立体化指标,以更好地反映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多尺度”是指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下,重视全域发展和人本思想,构建“市域—城区—社区—人”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通过提出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以实现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图1,表1)。





(一)生态效益指标

1.固碳释氧指标

    固碳释氧指标能够测度绿化植物维持城市碳氧平衡的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统计各类绿地面积及其相应单位面积绿地的碳氧变化量相乘以得到固碳释氧总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S表示城市绿地固碳释氧量,A表示各类绿地面积,T表示单位面积绿地的吸碳量, Q表示单位面积绿地的释氧量,其参考值分别为8.73 t/hm2·a 和23.27 t/hm2·a 。

2.涵养水源指标

    涵养水源指标可以衡量城市绿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从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过绿化改善城市水文提供数据支撑。本文运用水量平衡法(即计算城市一年内平均降水量与平均蒸发量的差值),结合国家规定各城市地表水资源收费标准计算出城市绿地涵养水源的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W表示城市绿地涵养水源量,R表示城市年平均降雨量, E表示城市年平均蒸散量, A表示城市区域面积。



3.环境净化指标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