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3】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及核心策略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6-20 10:26:36
 
江航道为依托、辐射中西部、通达江海的交通体系, 能够有效降低国家物流运输成本,有利于充分利用长江内河水运,重整国家运输体系。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武汉成为引领区域的国家空间支点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战略重点逐渐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国家核心城镇群,武汉所在的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空间战略下的增长极。武汉城市圈是国家“两型”建设试验区,武汉则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战略支点,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出“一极、三区”中的引领者 ( 中国经济新增长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内陆开放合作先行区、“两型” 社会建设引领区 ),也是湖北省新“四化” 先行区。因此,完善国家城镇空间格局, 引领和培育中部国家增长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武汉承担起国家空间支点的责任。

(四)引领中部崛起,促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需要武汉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长江中游城市群由跨越三省的三大城镇群 ( 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镇群 ) 共同构成,是国家空间战略下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鄂湘赣三大城镇群仍以外向联系为主, 内聚联系不强,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区域辐射能力。因此,中部国家增长极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国家级的中心城市,形成空间支点,从而加强对地区的辐射带 动和核心引领,以增强地区联合发展的内聚力。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实 力最强的城市,有能力、有基础、有责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承担起引领区域 发展的空间责任。

二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与职能定位

(一)城市发展阶段与动力

    按照《武汉 2049 远景发展战略规划》 及《城市远期—远景空间布局框架研究》, 将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乃至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个过程分为中部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及国际化大都市 3 个发展阶 段。每个发展阶段在发展动力、空间表现、产业表现和职能特征上都有所差异(表1)。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基于国家对武汉的功能要求和武汉自身的优势条件,确立“功能目标 + 软实力目标”两条目标线索,提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四个中 心、两个都城”,将武汉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 其中,“四个中心”指国家商贸流通中心、 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教创新中心和国家综合交通中心;“两个都城” 指魅力文化之都、生态宜居水城。 

(1) 国家商贸流通中心。依托武汉的区位优势和长江航运优势,发展物流产业,打造国家级的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同时,逐渐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增强商贸会展、高端零售、金融及电子商务等功能,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贸中心。 

(2) 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依托武汉现有的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摒弃产出效 益差的一般性制造业,发挥武汉的科研优势,对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将武汉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 国家科教创新中心。武汉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科教实力和科研技术水平居于中部第一、全国第三,是 全国一流的科教资源和国家级创新示范平台。依托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研一体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国家创新产业基地, 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要素集聚中心。 

(4) 国家综合交通中心。武汉是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全国七大航空枢纽之一及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九省通衢的综合交通条件,将其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5) 魅力文化之都。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未来应深入挖掘商业文化、码头文化和市民文化,以及水城、诗城、车城、钢城和桥城等文化,结合荆楚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打造楚汉风格的城市名片,扩大“百湖之城、百府学都” 的世界知名度。深入挖掘文化要素和资源,搭建内陆开放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形成具有武汉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都市。 

(6) 生态宜居水城。武汉号称“百湖 之城”,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和标志。应对江湖资源进行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