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作品鉴析】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佛山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践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6-12 17:09:29
 
,河道堤防总长约 为1 151.0km,市内主干内河涌共241条, 总长约为 1 377.6km;大型林场苗圃面 积约为 74.0km2 ,其中大型林场共计 3 处,分别为佛山云勇林场、高明鹿洞山 林场和三水大南山林场,各类苗木基地 共计 33 处,主要分布在佛山西部和北部; 湖泊水库的水域面积约为 24.0km2,湖 泊共计 16 处,水库 130 宗,总库容约为 12 634 万立方米。

(二)存在问题

    佛山作为一座制造业大市,与珠三 角其他城市一样,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对生 态建设重视不足,曾经走过高增长、粗放 发展的道路,城市现状形象不佳。目前佛 山建设开发强度已高达 38.18%,超过国 际警戒线 (30%),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扩 张,生态用地数量逐步下降,部分地区生 态保护形势严峻 (图2)。 



(1) 总体生态质量与珠三角区域相比 仍有差距。 

    从 EI 指数看,虽然近年来佛山的生 态环境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但是与珠 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佛山的生态环境健 康度仍然存在差距。在珠三角九市的 EI 指数对比中,佛山 (63.06) 仅排在第八位, 远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69.75)。从市域 森林覆盖率看,2016 年佛山的森林覆盖 率约为 35.58%,位列珠三角九市中的第 八位,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51.5%)(图3)。 从城区绿化覆盖率看,2016 年佛山绿化 覆盖率约为 41.5%,位于珠三角九市中 的第八位,远落后于同样为制造业大市 的东莞 (50.51%)。佛山城区的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为 14.67m2 。从数值上看,虽 然佛山的人均绿地面积并不低,但是从 珠三角的层面看,佛山城区的人均绿地 面积在珠三角九市中仅排第九。

 

(2)生态格局高度破碎、连通度不足。 

    目前佛山的产业发展仍以外延粗放 发展为主,城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混杂破碎,城市空间紧凑度指数基本在 0.01 左右 ( 紧凑度值一般在 0 ~ 1 之间, 值越大,空间形态越紧凑 ),空间破碎 现象十分严重。佛山生态空间连接度差, 现状生态空间连接度仅为 0.56( 越趋近 1,连通度越高 ),导致生态廊道缺失, 不同生态斑块间难以形成协作关系。佛 山生态空间的破碎十分不利于生物的生 存,对生物多样性是极大的威胁。 生物 除在栖息地繁衍生息外,难以到相邻的 生境单元中捕食、嬉戏,季节性迁徙也 受到阻碍。

(3) 开发强度大,生态空间被蚕食。 

    佛山产业发展仍以外延粗放发展为 主,土地利用效率低下。2015 年单位建 设用地总产值为 5.34 亿元 / 平方公里, 仅为深圳的 29.7%。而单位 GDP 二氧化 硫排放量则为 8.2 吨 / 亿元,是深圳的 35.7 倍。粗放式的发展使得佛山土地供 给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自然生态文明专项规划实践

    为了配合国家森林城市的申报,佛 山从市域角度统筹各类自然生态要素, 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佛 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的立 项和编制工作。该规划推进城市生态修 复,使青山再现、碧水重流、绿带成网, 塑造“林水相依、林城相融”的岭南水 乡特色风貌;建设以各等级公园为主体 的休闲游憩网络;打造绿树成荫的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水绿掩映的品质之都、 鲜花盛开的花园城市,实现“四季花城、 时时有花、处处是景”,力图将佛山建 设成宜居、宜业、创新的国际化城市。 规划编制后,佛山成立了自然生态文明 专项工作小组,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并 于 2017 年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城市。

(一)强化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维护城市自然生态网络

    自然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本 次规划强化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结合 佛山工业城市和存量用地特征,通过强 化底线思维识别了市域范围内的关键生 态要素,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通过强 化系统思维,识别了市域范围内的重要 斑块与廊道,构建了多层次的自然生态 格局。因此,规划从底线思维和系统思 维出发优化了佛山自然生态的“一张蓝 图”(图4)。 



    针对城市发展无序蔓延、组团城市 格局逐渐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