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广角】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的综合作用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5-30 09:22:30
 

平均值的计算模型为:



(二)地理探测器分析

    地理探测器现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 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其因 子探测可以识别影响因子,交互探测可以 解释影响因子对因变量的交互作用。 (1) 因子探测分析。 因子探测主要用于分析某一环境因 素和地理事物的变化在空间上是否具有 显著的一致性。若具有一致性,则说明 这种环境因素对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具有决定意义。探测模型为:



越大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建成区绿 地率的影响越大。 

(2) 交互探测分析。 

    交互探测可以定量表征两个影响因 子对建成区绿地率空间分布格局的作用。 通过比较 A、B 图层的因子影响力与 C 图 层的因子影响力,判断两个因子的交互 作用对建成区绿地率空间格局的影响与 单个因子的作用相比,是更强还是更弱( 表 3)。



三  基于自然区划的我国建成区 绿地率地域分异分析

(一)不同自然区划内的建成区绿地率演变规律

1. 三大自然区内的建成区绿地率演变规律

    东部季风区的建成区绿地率长期高 于青藏高寒区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 研究周期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影 响,各自然区的建成区绿地率水平越接近,表明建成区绿地率受自然地理 环境条件制约,在温湿度较高、地形平 坦的地区提升更快 ( 图 1)。



2.2 三大阶梯内的建成区绿地率演变规律

    为探明各阶梯建成区绿地率发展水 平及演变情况,研究对其平均值进行测 算分析。20 年来各级阶梯内的建成区绿 地率明显上升,呈层级化特征,建成区 绿地率受海拔影响。其中,第三级阶梯 内的建成区绿地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表明建成区绿地率受海拔高度制约,地 形平坦的地区更有利于绿地发展 ( 图 2)。



3.五大气候区内的建成区绿地率演变规律

    为考察建成区绿地率是否因不同温 湿度影响而存在差异,研究对各气候区 建成区绿地率平均值进行分析。20 年来 , 虽然各气候区内的建成区绿地率差距逐 渐缩小,但是不同气候区间初始水平差 异很大,随温湿度减弱而展现递减态势, 反映出温湿度对建成区绿地率有重要影 响,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的气候区建成 区绿地率越高 ( 图 3)。



(二)不同自然区划建成区绿地率差异分析

1. 三大自然区内的建成区绿地率差异

    首先,三大自然区内的建成区绿地 率的标准差呈缩小态势 ( 青藏高寒区除 外 ) 。其中,东部季风区内建成区绿地率 差异的降幅最为显著,反映出东部季风 区的建成区绿地率发展较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更均衡。其次,三大自然区内的建成 区绿地率的变异系数均呈缩小态势。青藏 高寒区内建成区绿地率差异较大,西北干 旱半干旱区内建成区绿地率差异略高于东 部季风区。最后,差异分析综合表明,东 部季风区的建成区绿地率发展更为均衡, 其良好的温度、湿度和地形等条件更利于 区域内建成区绿地率协调发展(图4,图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