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识别出真正推动空间句法学科创立的基础性研究文献。共被引分析实质是将 1 227篇文献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代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是空间句法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论著。研究以被引文献为节点类型,其他参数设置与上文一致,绘制文献共被引网络关系图 ( 图3),并按照被引频次的顺序列出国外空间句法研究领域中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前 5 篇经典文献 ( 表1)。
Bill Hillier 的《空间是机器》揭示了如何通过分析建筑物内外的空间模式,重新思考社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在建筑和城市空间中重新认识形式和功能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对空间句法的理论形成及发展具有奠基性的贡献。Carlo Ratti 发表的《城市肌理与空间句法:一些不一致》指出了一些在空间句法研究中出现的与实际城市分析中不同的几何构形,并以曼哈顿典型方格网城市结构的分析结果为例提出质疑,指出城市的拓扑表达方式所保留的城市度量信息是相当有限的。文章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争论,包括 Bill Hillier 在内的许多学者均对该文章中的质疑进行了深度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空间句法学术研究的繁荣。Alasdair Turner 发表的《从轴线到道路中心线:空间句法的新表示和交通网络分析路径选择的新模型》一文提出了角度线段分析作为新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与被观察的车流量进行拟合 [9],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思想启迪与技术支撑。江斌开发了一种稳定的计算方法以促进空间句法与GIS 模型的整合应用,并以瑞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该文促进了空间句法的传播与应用。Sonit Bafna 对空间句法研究中所涉及的算法和相关术语进行了解读,并对空间认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是对空间句法已有研究的重要归纳和总结。
(二)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1. 热点演进规律
研究通过探索空间句法学科热点的总体演进规律,了解其持续关注的经典话题。研究将关键词作为节点类型,将寻径作为剪枝方式,以突出其主要的结构特征,剔除与空间句法无关的关键词后,绘制关键词共现关系图 ( 图 4) 及其时间切片图谱 ( 图 5)。如图 4 所示,除了“空间句法”,空间句法中介中心性较高的核心关键词还包括“空间组构、设计、认知、空间、土地利用、形态与建成环境”等。
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在时间维度上呈现了空间句法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演进规律,其通过识别不同年份的热点词汇,探讨各年份空间句法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在所研究的 42 个年份中,从 1992 年出现热点关键词开始,“运动”一词贯穿空间句法研究的始末,“运动、自然出行、步行、行人运动、交通”等关键词都与运动、行进的过程有关。结合图 4 可以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空间句法的基本理论而非实证应用层面,如空间组构与自然出行,自然出行即街道网络的组构本身所引发的步行出行[12]。这些热点主题词揭示了空间句法理论的核心:运动是空间组构的本质,基于人们对建成环境的认知,运动所产生的增殖效应通过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改变城市形态。
2.热点演进趋势
研究结合图 5 及历年文献数量图,将国外空间句法热点演进路径分为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 1996年,理论体系构建阶段。此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空间句法理论体系本身,Bill Hillier 从理论层面思考建筑学,提出了空间句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空间组构。
第二阶段:1996 ~ 2006 年,实证研究检验阶段。此阶段学界对空间句法理论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空间句法软件 Depthmap 的诞生为空间句法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空间句法与 GIS结合、应用于城市设计等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是空间句法模型分析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2006 ~ 2016 年,理论与实践并进阶段。这一阶段空间句法理论又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说明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检验后,空间句法理论存在的问题得到了修正和改善,为之后的学科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学者们在研究时仅将城市视为机械的空间位置,如今则强调需要将城市作为一系列的交互,即流动系统与网络系统。在研究视角转变的背景下,空间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