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嘉年华、宠物狗训练课程等活动,并为宠物主普及养狗常识及遛狗公园使用规则。此外,香港市民成立了一系列养犬组织,如香港爱护动物协会、香港动物领养中心等来协助政府部门的管理,为共同创建一个更加适宜遛狗的环境出一份力。
二 深圳消极空间改造策略
据深圳宠物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宠物狗已超过 20 万只。截至2017年4月1日,福田区登记在册的宠物狗共18556只,而2013年仅为1465只,宠物狗数量在4年内增长了92%。由于深圳公园禁止遛狗,人们大多在居住区和街道遛狗。近年来深圳平均每月上万人被狗咬伤,数据显示,深圳2018年 1 ~ 5 月,犬伤暴露人数约为 6.4 万人次。笔者实地调研深圳的公园发现,许多公园有明显的“禁止携犬入内”标识,但无论节假日还是工作日都会看到一定数量的宠物狗在公园中活动,如深圳四海公园、深圳中心公园等,所以有必要探索将深圳消极空间改造为遛狗空间的策略。
(一)将桥下消极空间改造为遛狗公园
尽管深圳城市建设用地紧缺,但城市用地当中存在许多未充分利用的消极空间,如立交桥下的闲置绿地空间。这些空间稍加改造就可以建成独立的遛狗空间,香港的蓝地宠物公园、马鞍山西沙路宠物公园和蝴蝶谷道宠物公园即是在此类空间建成。
蝴蝶谷道宠物公园位于香港蝴蝶谷道 2 号立交桥下 ( 图 2),东侧是香港宜道国际学校,经过改造后,成为目前九龙区最大的遛狗公园 ( 图 3)。除了遛狗公园必备的狗粪收集箱、垃圾桶、洗手盆和宠物厕所等设施外,园内设有多项宠物游乐设施,包括供宠物玩乐的模拟排水管道、穿梭摆杆和跳跃圈环等。该公园还兼具雨水排放、储水等功能,其复合功能的建造方式是香港政府在城市用地紧缺背景下利用城市消极空间建设遛狗公园的有效方式。
依据上述思路,本文以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皇岗立交桥下的消极空间为例,探讨将其改造为遛狗公园的策略。该地块东侧为深圳中心公园,西北侧为莲花村、福莲居和雅颂居等居住区,西南侧为岗厦村与福华新村等居住区(图4)。笔者实地考察时发现,有居民沿着皇岗路从该立交桥下穿过后前往深圳中心公园遛狗,因此若将该立交桥下的消极空间改造成专门的遛狗公园,既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方便,又不会违反深圳中心公园的使用规定。
本文参考香港蝴蝶谷道宠物公园的建设策略和其他若干已建成遛狗公园的案例,提出了将桥下消极空间改造成遛狗公园的基本思路。
(1) 利用围栏限定公园空间范围。
选取遛狗空间范围后在该空间四周设置围栏与其他区域隔离,围栏选用能够抵御较大拉力与冲击力的美观材质,如较厚的木栅栏围栏、铁质围栏等,且在出入口设置双重门,门上设置明显的标识提醒宠物主携带宠物狗入园之后锁上门。
(2) 配置基础设施。
遛狗公园内要配置必备的基础设施,如狗粪收集箱、垃圾桶、洗手盆和宠物厕所等。在遛狗公园面积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增加宠物狗游乐设施,如障碍物跑道、平衡木和跳杆等。
(3) 配置辅助设施。
配置供宠物主人休憩的设施,如座椅、凉亭等,便于宠物主在遛狗的过程中休息并交流养狗心得。
(4) 设置明显的标识。
遛狗公园内应有明显的标识告知宠物主需要遵循的遛狗规则及要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引导宠物主文明遛狗并明确责权。
(二)将公园消极空间改造为遛狗专区
深圳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公园体系,据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计,截至2018年11月深圳共有公园94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为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6.04m2。在很多较大型的城市综合公园中存在一定规模的人不可进入或使用率较低的消极空间,如公园边缘不可进入的灌木草丛覆盖区域。如果将这些空间通过改造建设成遛狗专区,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