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大多经历了从“集聚发展—蔓延扩张—紧凑型”的城市发展过程。在地上空间利用方面,通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城市蔓延,如波特兰市从实施“城市增长边界”以来,将50%的城市人口增长控制在2%的土地增长之内。为了促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些国家在政策和立法上规范与引导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日本政府积极与建筑企业合作,推行地下建筑计划,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在城市形态上,现代化城市普遍采用高度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如在城市中心地区,采用公交导向型 (TOD) 开发模式,引导公交枢纽周边土地实现圈层式利用,提高开发密度,减少对土地的需求。
3.特征三: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民生保障
在经历了城市大规模扩张及经济高速发展后,现代化城市进入了以提升发展质量为主、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成熟发展阶段,通过制定、完善社会民生保障制度及措施,保障居民的居住、教育和医疗等基本需求。例如,新加坡通过公共组屋制度确保90%以上的家庭可以居住60m2及以上的住房,至少70%的家庭可以居住90m2及以上的住房。此外,高度重视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如北美和西欧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平均值为5.7%,丹麦的占比高达 8.28%,瑞典的占比为 6.9%;荷兰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9.5%,新西兰、日本、美国和英国的分别为9.1%、8.6%、8.3%和7.6%。
4.特征四: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现代化城市注重发挥文化设施展示城市文化和精神的空间载体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特色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吸引力的普遍做法,如英国的利物浦于2008年借助“欧洲文化之都”行动,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并通过吸引投资,更新和改造了大量的公共文化设施,举办了7000多场文化活动,城市也由此从“工业城市”转型为“文化典范”;德国的鲁尔旧工业区将文化元素注入老工业基地,打造文化和旅游的综合体,文化设施修建及活动策划为鲁尔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城市空间的同步发展,每年有超过 500万的旅行者到访。
5. 特征五:舒适宜人、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现代化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重视生态城市的建设。例如,大温哥华地区政府针对因城市扩张而导致的河谷/农田丧失、污染加重等问题,在1996年实施宜居区域战略规划,通过划定湿地、河滩、林地、农业用地和大型公园等“绿色地区”,使大温哥华的“绿色”享誉全球;新加坡通过严格的非建设空间管制,将大约3 000hm2的树林、候鸟栖息地与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在城市区域内建设了337个公园,组团之间建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居民住宅每隔500m建有面积为1.5hm2的公园,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6.特征六:绿色智慧、承载力强的基础设施
现代化城市以“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取代“以车为本”的理念,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绿道,加强城市与自然的联系,创造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例如,波士顿通过建设“翡翠项链”公园绿道,将不同区域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提升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公共活动场所。再如,低影响开发在国外众多城市也已经有了较多成功的实践,如澳大利亚水敏性城市和德国的分散式雨洪管理等。
7.特征七:包容开放、精细化的城市治理
提高居民对城市治理的参与度是提高城市管理决策科学性的有效途径。例如,伦敦市政府每年通过开展“伦敦现状辩论会”和“人民质询时间”,引导公民对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加拿大地方政府鼓励公众参加邻里会议,为居民提供关于社区管制等方面的协调服务。
二 现代化城市的评价标准
(一)评价维度的确定
在深入阐释现代化城市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城市现代化评价的研究成果 ( 表 1),本文确定城市经济、城市空间、城市社会、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治理 7 个衡量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维度。
(二)评价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