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d;">1.书记、市长亲自抓规划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等,统筹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印发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工作方案,并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等组织推进,真正做到书记、市长亲自抓、亲自管和亲自督导落实。
2.区县部门共同编规划
改变以往先编制方案再征求意见的传统程序,开创性地在初步方案阶段同步编制部门专项规划和区县发展大纲,创新形成了长沙模式(图1)。一方面,在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规模论证、空间结构等重大问题达成基本共识的前提下,通过动员要求各职能部门编制《部门专项规划手册》,着力实现“目标—战略—策略—行动”的“横向到边”战略传导。目前共组织了3轮部门共同编规划工作,编制和整理了二十多个职能部门的行业规划(研究),在规划策略、指标体系、行动计划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充分吸纳了部门意见。尤其是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开展了《长沙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作为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的专题研究,互相反馈,探索“多规合一”。另一方面,通过动员要求全市 9 个区县及 5 个国家级园区编制《区县发展规划大纲》,建立市、区联动的工作平台,建立区县表达诉求的通道和总体规划理念纵向传导的途径。各区县积极参与,重点在人口和用地规模、“三区三线”、空间布局、综合交通、重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充分提出诉求,收集和吸纳了各区县提出的300余项诉求和意见,保障了规划“接地气”和“可落地”。
3.创新公众参与做规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健全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利用传统新闻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采取咨询、征集、交流和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组织和公众意见。创新“众规众筹”理念,开通“长沙2035总体规划”微信公众号,举行“2035·我的长沙我的梦”金点子征集活动,在长沙规划展示馆定期举办总体规划专题公开课,打造“微信公众号 + 长沙规划展示馆”的公众参与线上线下平台,广泛集聚人民智慧,充分吸纳公众意见,提高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二)事权分级的全域规划:内容层次的改革
规划范围从主要关注城市集中建设区转变为全域覆盖、全域全要素治理。长沙市域面积为 1.18 万平方公里,下辖六区一县,代管浏阳、宁乡两个县级市。根据中央要求,全域划定“三区三线”,统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将城镇体系延伸为城乡体系,补充乡村振兴相关内容,加强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规划深度及管控力度。
对于规划层次,上版长沙总体规划划分了市域、规划区、都市区和中心城区 4 个空间层次,且空间范围与行政辖区并不一致,导致规划内容和管理政策难以清晰地对应分级,不利于规划的传导和实施。按照中央“一张蓝图管到底”的要求,北京、上海、深圳和厦门等先进城市已在总体规划中探索实现了以市域作为规划区的“全域规划”,而以长沙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现阶段实现“一个空间层次管到底”还是比较困难的。
一方面,外围县市的农村地区面积大、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规划基础比较薄弱,现状数据和规划欠账很难在短时间内看齐市区标准;另一方面,按照《土地法》和《城乡规划法》,浏阳市和宁乡市作为市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若按照市区标准编制规划内容和深度,将会与两级政府的法定事权产生矛盾。对此,本文探索对应事权分级的空间治理方案 — 划定市域和规划区两个规划层次(图2),规划区包括六区一县(考虑到长沙县即将改区,故规划区实际是今后的市区范围)。规划对应两个空间层次提出差异化的内容深度和管控要求,浏阳市和宁乡市在本规划指导下编制各自的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分步、分级实现“全域规划”。
(三)刚性和弹性并重:管控方式的改革
管控方式从以建设用地布局为主到底线管控和战略引导并重。上文提到,总体规划在实施和督查的过程中出现大量刚性内容被突破是影响其权威性及法定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谋求解决总体规划内容的弹性适应问题,守住发展底线的同时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留有充分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