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加以引导。
(二)不同发展阶段差异化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方式
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城市受矿产资源采掘的影响处于快速扩展阶段,城市增长应考虑未来产业集聚等因素,合理划定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来引导城市增长。成熟期矿产资源型城市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城市发展应充分考虑未来产业的发展,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及方向,科学划定城市弹性增长边界。枯竭期矿产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城区范围基本确定,出现收缩的趋势,部分城市通过新区的扩展寻求新的增长点,其增长管理应考虑资源枯竭及产业发展等因素,合理划定弹性增长边界。再生期矿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产业升级及周边矿区生态修复等因素,科学划定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在划定增长边界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空间发展的特征,辅以相应的配套政策(表2)。
三 榆林、铜川的实证研究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拥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陕北侏罗纪煤田、丰富的整装天然气气田与煤层气等资源,属于较为典型的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城市。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经历了成长期、成熟期,目前处于枯竭期,是国家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榆林、铜川中心城区的用地变动与周边采矿区、矿业城镇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心城区作为地区发展极核,吸引资源依赖性的相关工业及其衍生产业在中心城区或周边集聚,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为中心城区所在的市辖区。
(一)城市空间特征及模式
1.榆林城市空间特征及模式
(1)空间扩展特征。榆林城市空间的扩展与煤炭资源分布、道路布局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榆林周边煤炭资源的开采及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建设用地的扩展。从历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可以看出,自 1992 年至 2013 年以来城市建设用地得到迅速扩展。1992~1996年中心城区扩展较慢,以向南扩展为主;1999 ~ 2003 年出现向北扩展的势头,北部牛家梁镇的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06~2013年中心城区西部、北部、南部都得到迅速扩展。
(2)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模式演变。中心城区经历了老城区内部发展、工业园区外围扩展、工业片区扩展与城镇共同扩展、多个周边工业片区与城镇共同扩展 4 个阶段。最初中心城区发展主要局限在老城区;20 世纪 70 年代逐渐沿榆溪河谷向南部发展,形成南郊工业区;1970 ~ 2000 年城区逐步向西沙、南郊拓展,北部的牛家梁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2000~2010年,高新区建成,城区继续向南部扩张,北部各镇也得到迅速开发;2011 年至今,城市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图1)。
2.铜川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模式
(1)空间扩展特征。从历年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变化情况看,老城区近年来主要沿道路向北侧扩展,黄堡工业走廊沿道路向两侧扩展,铜川新区及耀州区沿道路逐渐向外部扩张式发展;老城区周边及黄堡工业走廊两侧具有一定数量的采矿点。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建设用地外围逐渐增加一定数量的能源产业用地。从历年夜间灯光数据可以看出,1992~1996年中心城区所在的印台区、王益区得到一定的扩张,同时瑶曲镇、金锁关镇也得到迅速扩展;1999~2003年中心城区整体扩展速度较慢;2006~2013年印台区、王益区逐渐向南部扩展,同时耀州区建设用地面积也得到迅速扩张;2013年以后,印台区、王益区向黄堡、董家河镇扩展,逐渐与耀州区连成一片。
(2)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模式演变。铜川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城市形成期(1949~1958年)、因矿兴城的成长期(1958~1979年)、资源型城市的成熟期(1979~1992年)、新区拓展(1992~2000年)及过渡转型时期 (2000 年至今 )。20 世纪80年代之前随着中心城区周边矿产资源的开采,印台区、王益区的建设用地迅速扩张,老城区的用地逐渐饱和;20 世纪 80 ~ 90 年代,建设用地逐渐向南部黄堡、董家河镇扩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铜川设立新区,随后铜川市政府迁入,新区得到一定发展,耀州区、新区、印台区、王益区、黄堡及董家河镇逐渐形成整体。从空间结构变化看,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历经了老城区形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