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3】县域精准扶贫规划编制方法与规划管理路径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1-02 16:44:38
 
/FONT>

(二)精准扶贫规划的内涵及特征

1.精准扶贫规划的内涵

    2014 年,国家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精准扶贫作为扶贫主要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贫困群体,以政策推动地区扶贫开发行为,引导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瞄准。

    精准扶贫规划是指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下,精准把脉地区发展问题,因人因地精准施策,科学合理制定城乡规划,引导地区空间合理布局,指导地区住房及设施建设,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统筹城镇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诉求及矛盾,推动城镇细碎、分散、沉睡的各类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资产,使之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资产形态,并通过资源性链接与自身的要素激活,使贫困地区实现从温饱式生存向致富式生活转型的脱贫目标。

2.精准扶贫规划的特征

    精准扶贫规划不是简单的精准扶贫与城乡规划的空间叠加,它是基于城乡规划平台的一种精准扶贫政策的物态化靶向行为。区别于常态城乡规划,精准扶贫规划的对象只包括国家严格划定的三级贫困单元,要求从分层级贫困单元的致贫因子出发,对城乡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及精准判识,基于城镇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视角,统筹城乡各项建设活动,确定城乡脱贫减贫发展策略,并依据城乡脱贫建设需求合理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同时,精准扶贫规划应对贫困地区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住房建设、文化保护和生态治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实现城乡规划的全面统筹。

    与现行教育、医疗、产业等单维度的精准扶贫行为不同,精准扶贫规划的核心在于依据城乡规划所制定的城乡发展策略及空间布局开展城乡建设活动,依据规划一张图统筹建立城乡建设管理平台,引导各部门协同参与各项扶贫开发行为,从而防止因单一部门主导的扶贫行为造成的城镇异化发展。同时,摒弃长期以来政府单一主体推动下的自上而下的扶贫开发模式,强调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等主体的多元联动,实现扶贫行为从政府主导下的被动参与向多元主体的互动参与转型。

二  精准扶贫规划制定:分层级划定贫困单元,因人因地精准施策

    我国对贫困区域的划定采用的是三级分类标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云南省在国家标准基础上,结合自身自然条件特色增设贫困乡 ( 镇 ),构建四级贫困单元体系。不同层次贫困地区因地域范围及主体要素的不同,在致贫原因、贫困问题和脱贫诉求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制定精准扶贫规划时,应从不同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因人因地精准施策。

(一)县域综合判识: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定位与识别

    精准扶贫的基础在于对贫困群体、贫困诱因和贫困问题等要素的精准定位与识别。贫困现象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核心表现为物质经济条件的落后,包括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和城乡建设等多个维度。贫困县由于行政范围广、人口基数大、地形地貌复杂和社会发展类型丰富等原因,导致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呈现出多维贫困问题。因此在制定精准扶贫规划时,应从县域自然条件特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经济发展等多维度对县域层面的贫困程度及贫困分布特征进行精准定位。同时,从县域角度分离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目标人群,实现贫困的精准区分及判识,依托基层政府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综合管理,搭建县域范围内的精准扶贫规划信息平台,并提供全方面数据资料支撑,从而全面了解县域范围内的贫困特征。

    云南省临翔区地处我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 — 滇西边境山区范围内,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11 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临翔区动员各级政府部门开展贫困乡 ( 镇 )、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划定贫困乡 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28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   351户共31   643人。同时,对全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调查,精准定位各个乡镇的致贫原因及主要问题,精准判识乡镇贫困群体及其发展诉求。

(二)镇村空间规划:基于致贫根由与返贫诱因的宽视阈分析,突出因人因地制宜的规划效用

    2016 年国务院扶贫办对贫困地区致贫根由进行调查,发现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 20%,因学致贫的有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因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