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基于“互联网 +”的多中心都市区发展路径选择 —— 对浙江省金义都市区协调发展的思考
规划师杂志社   2018-12-07 16:19:59
 
链开始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对周边市县的商贸辐射作用也逐渐增强,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向经济中心自发性倾斜,金华市区作为区域中心的部分功能被分流。20世纪90年代至今,义乌的生产总值不断超越金华市区,东阳、永康超越兰溪,逐渐呈现出义乌、金华、永康和东阳“四足鼎立”格局(图3)。义乌城市能级与区域地位的提升影响着毗邻地区的空间布局,东阳主动对接义乌的城区、产业和人口转移,培育商贸市场,建设高档住宅;浦江则跳出现状城区,在黄宅、郑宅拓展承接义乌市场配套产业的新空间。

    目前,金义都市区呈现出分散的多中心发展态势。笔者将金义都市区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叠合 ① 后发现,义乌是区内要素流量总和最大的节点,与金华市区、永康、东阳都表现出最强层级的要素流动联系,表明其外向功能辐射与集聚所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具有中心优势;各个城市节点之间存在着双向、网络的联系,核心区 ( 金华市区、义乌、永康和东阳 ) 表现出较强的要素流动联系,外围地区 ( 兰溪、浦江、武义和磐安 )的要素流动联系则相对较弱(图4)。

(四)“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影响要素流动的关键因素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动力的转变,金义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不断演变,其核心城市也不停轮换(图5)。在农业社会时期,城市规划可以通过改善交通配置来削弱距离阻力;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是政府决策的工具,可以通过城市规划进行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时期,城市主要靠市场辐射吸引,以及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来发挥其对区域的作用,规划成为减少市场负外部性的调控手段;到了信息社会时期,在“互联网 +”的作用下,规划调节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在下降,信息技术弱化了空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对距离衰减律、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等提出挑战。

    目前,基于工业社会城市发展特征建构的传统规划思维方式正面临变革,都市区的协调发展规划必须思考新时代的新问题。互联网的信息流与居民活动、交通、人口迁移、企业生产等实体要素流相结合,对承载各种要素流的空间产生影响。信息网络正日益削弱传统大城市的统治地位,单个城市将不再依赖庞大的规模形成优势,城市边际也将因虚拟空间的存在而变得自由和开放,中心城市将与其他城市走向去中心化的合作。在这种趋势下,金义都市区分散多中心格局究竟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机会?

二  金义都市区发展的情景选择

(一)价值判断一:关于“等级化”与“扁平化”的争议

1.弱中心、多中心面临的困境

    从区位价值看,金义都市区是国家沿海带动内陆的战略支点、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的龙头城市。《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提出,金义都市区将是与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和温州都市区共同支撑长三角地区的人才、资金、信息流动和技术共享的第四大都市区。但目前金义都市区在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和发育程度上,相对于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和温州都市区处于落后地位。

    源于这种弱市强县的多中心发展格局,金义都市区首位度不高,金华市区、义乌和永康的能级较小,无法独自承担都市区的区域辐射功能。2015年金华市区、义乌的户籍人口分别占整个都市区的 20.10%、16.14%,生产总值分别占整个都市区的 19.02%、30.72%,无论是以金华市区还是以义乌为中心,均与杭州、宁波核心区的中心凝聚力相差甚远。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当功能集聚发生在跨越一系列空间距离的地区,且该地区又缺乏一个明显的龙头城市时,区域功能整合很可能发生问题。

2.都市区政府意愿:由“点状协调”转向“核心引领”

    从 2008 年的《浙中城市群规划》到2014年的《金义都市区规划纲要》,虽然规划范围一致,但是规划理念与重点发生了转变。金义都市区是以“点状”的县域经济模式发展起来的,过去我国处于统筹城乡发展时期,《浙中城市群规划》重点协调“点状”城镇体系之间的关系,变松散的结构为紧密的网络。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常态时期,城市发展重点转变为创新创智,金义都市区需要具有强大综合服务和特色服务的平台作为区域引领,核心区(金华市区、义乌)的打造和强化自然成为《金义都市区规划纲要》的关注重点。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