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专题研究2】城市双修背景下的桥下空间综合提升方式探讨 — 以广州市天河CBD地区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9-18 16:26:30
 
平的提升,城市对非独立用地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如公厕、环卫房、道路管养所等;而另一方面,桥下部分空间多被空置或仅用于绿化,其作为公共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盘活。

④使用不当。部分位于重要景观地段桥下空间的功能设置不当,如珠江景观带地段桥下空间作为环卫停车场。

(2) 管理问题。桥下空间未纳入规划体系内管控和管理责权不明晰:①规划未覆盖。从管理角度看,桥下空间属于市政道路用地,但由于传统城市规划体系未覆盖该空间,对该空间的使用缺乏专门的规划管控指引。②管理缺位。桥下空间责权不明,现状空间未明确管理主体,被各类单位和个人占用,成为环境恶劣的安全监管盲区。

(3) 环境问题。桥下空间是人和车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场所之一,而其环境长期压抑阴暗,汽车噪音和尾气污染较大,成为了人们厌恶的环境“黑点”。

2.实际需求

    现状公益类设施场地缺口较大,如环卫工具房、道路抢修基地等市政管理设施场地;社区公共活动场地也较缺乏,靠近居住区的小型活动场地明显不足。

二 综合提升思路

(一)综合提升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

    规划为匹配广州打造“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实现桥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精准配置、提质增效,达到3个“好”的标准,即好管 — 城市政府管理的高效工具;好用 — 功能多元的活力场所;好看 — 天河 CBD 形象的标杆工程。

2.规划要求

(1) 空间精细化。充分了解桥下空间的空间特征、现状使用状况和权属关系,制定“一桥一册”的基础数据库,

并对桥下空间进行梳理,实施分类引导。

(2) 交通有序化。结合迫切需要解决的交通出行问题,优先清理拆除桥下私人占用的空间,打通市政道路,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3) 功能共享化。针对桥下空间功能消极化、边缘化的问题,充分研究桥下空间的使用需求,实现功能公用共享。

(4) 环境品质化。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治理桥下空间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美化桥下空间形象,亮化桥下空间夜景。

(二)综合提升的原则

1.安全优先原则

    从桥梁的结构、消防和交通安全三方面确保桥下空间的合理使用:保证结构安全,应避免桥下空间的改造行为破坏或影响桥梁结构;保证消防安全,应避免桥下空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避免使用燃气、电力、明火作业;保证交通安全,应避免桥下空间成为永久性的社会停车场,这是因为一方面桥下空间本身空间拥挤,交通流量较大,而停车场吸引停车需求会加重交通拥堵,另一方面车辆频繁出入会增加撞击桥柱事故的风险,造成安全隐患。

2.公共利用原则

    禁止遮挡和私自占用桥下空间的行为,不得擅自搭建建 ( 构 ) 筑物和封闭桥下空间,经评估有条件开放的空间必须向公众开放,没条件开放的空间由政府统一管理和使用。

(三)“因桥制宜”的综合提升思路

    考虑到研究涉及的桥下空间数量多、规模差异大和情况复杂等情况,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提升方案,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形成“一桥一策”的指引,总体分为“摸查—分类—布局—指引”4个步骤(图1):①摸查,对各类桥下空间的情况进行详细摸查;②分类,研究功能提升和环境提升两层面的分类分级方式;③布局,分析综合要素,提出各个桥下空间的功能和景观布局方案,体现“一桥一策”的精细化管控;④指引,结合规划布局和分类,对各个桥下空间提出功能、交通及景观的详细指引。

(四)综合提升内容

    根据城市双修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桥下空间的综合提升分为功能提升和环境提升两个部分内容。

1.功能共享化提升

    结合桥下空间的属性和需求,桥下空间应作为公共空间进行利用,其被提倡作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城市市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