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赋能为价值链打造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结合互联网思维、资本精神,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融入社会共享大系统,让社会大众共享物质丰富和科技进步红利,形成按需配置的“高阶”共享社会生态系统。
(三)共享城市:局部共享到整体共享
伴随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要素资源逐步共享化,必然对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工作模式、城市产业经济运行态势、城市社会组织发展趋势、城市形态结构演变、城市空间治理方法和城市规划技术体系革新等产生重要影响。共享经济已成为城市开发建设、城市更新治理和创新发展的有效触媒,带动了城市资源要素配置系统、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架构、城市运行机理和组织模式等的再组与重构。在以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继续采取点对点的局部性应对策略将难以满足共享语境下的城市发展,从整体层面系统思考共享城市建设路径与规划策略成为规划师的一项新责任,也成为引领创新型和质量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共享经济演进历程看,共享城市是建构在共享经济和共享社会基础上的一种“高阶”城市发展形态,“共”在诚信与联合,“享”在资源和服务。它以闲置资源或过剩产能为基础,以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为运行载体,以信息流为支撑,以高效的自动连接机制为核心功能,以供需精准匹配为关键,以双赢收益机制设计为基本动力,以场景化共享应用为突破口,以“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为价值目标,提升城市发展宜居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居民间特别是陌生居民间的社会交往,最终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共享城市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已成为存量规划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增进服务、节约资源,实现闲置资源高效化利用、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化匹配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二 实践态势:国内外经验
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源起于丹麦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共享居住的尝试,韩国首尔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体系化的共享城市建设方案,随后我国的杭州和上海等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共享城市的建议与构想。
(一)国外实践:体系化——居住共享引领
1.共享居住先行:丹麦的合作居住社区和日本的共享住宅模式
丹麦的合作居住社区是最早取得成功并获得广泛传播的共享居住模式。它针对现代城市邻里关系陌生化和隔阂化的问题,推动邻里社区闲置资源共享,以增进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合作居住社区往往以20~30个家庭为规模,将餐厅、休息室、书房、办公间、花园和广场等空间变成集体共有的社区公共场所,利用公共场所定期举办公共聚餐、艺术沙龙和亲子游憩等集体活动,促使社区内的居民间形成紧密沟通网络,并借此实现生活物品共享和老幼人群协同照顾,从而重建社会信任,并重构城市邻里社区空间形态。
日本共享住宅模式的诞生与其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形态变化密切相关,针对单身年轻人群和无子女家庭,从降低生活成本和增进社会交流的视角出发,发展共享合租住宅,成为志同道合者聚居的特色城市居住综合体;针对老龄化及孤寡老人问题,鼓励有剩余居室的老年人通过免费或租借方式与年轻人共同居住,形成代际共享社区。
2.共享城市体系:首尔的共享城市计划
首尔共享城市规划建设历经多年发展,通过完善共享城市法律制度、支持城市共享企业发展和促进市民参与共享活动等共享方式,已建立了体系化的城市共享生态系统,全面提升了城市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市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全球典型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示范样板。
首尔共享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五大经验:一是优先推进共享城市规划法制建设,政府首先提出“首尔共享城市计划”,出台《首尔促进共享城市法案》,颁布《首尔市共享促进条例》,推动《停车场法》等相关文件的修订,为共享城市建设提供法理依据;二是创设共享城市建设管理组织和线上线下交流共享平台,设立共享促进委员会、改善共享机构咨询委员会,开设“首尔共享枢纽”等线上平台;三是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企业主体等深度参与共享城市建设行动,目前首尔已给近百家相关机构颁布了“共享民间组织或企业”的称号;四是活化未被合理利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等资源,如利用“公共服务预约”网站推动政府会议室、报告厅、服务中心和体育场馆等闲置物业的再利用;五是完善场景活动和宣介标识系统,如征集制作“首尔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