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与规划策略 — 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6-11 10:17:23
 
价指标选取

      研究以保护层次和主要价值构成要素为框架,针对价值构成要素的不同特点,对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完整性等主要本体价值拟定评价指标,随后构建以“格局与风貌”等三项指标为一级指标(A层)、“空间肌理”等七项指标为二级指标 (B 层 )、具有十五项评价指标因子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即为评价的最终结果(图1)。

(三) 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方法

      研究根据构建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进行反复的专家意见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级指标(A层)与二级指标(B层)、二级指标(B层)与评价因子 (C 层 ) 的权重判断矩阵,给出两两比较的比值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随后得到二级指标与评价因子的权重。
      在赋分方式上,研究采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的四分制打分方式 ( 表 3),得到评价指标因子的得分,通过加权计算得到二级指标得分和一级指标得分。

二  传统风貌区分类与分级保护策略

      研究根据三大保护层次的价值得分,明确传统风貌区的重点保护层次,区分传统风貌区的整体保护类型,进而提出整体保护、局部保护和保护开发等不同的整体引导策略;根据三大层次下具体价值构成要素的得分优劣,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的价值构成要素作为“保护要素”进行重点保护,将“一般”“差”的价值构成要素作为“更新要素”进行适当的整治或更新,提出以保护恢复为主的规划策略和以更新改造为主的具体规划策略,从而形成从整体保护更新引导到具体保护要素策略的传统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策略集合 ( 图 2)。

(一)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层次分类

1.格局与风貌整体保护型

      部分传统风貌区内的“单体建筑物可能并不是每一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 [26] ,对此类传统风貌区应进行整体保护,视具体价值构成要素情况,一般对其整体建筑风貌、空间格局和山水关系等进行保护。此类传统风貌区是整体保护度较大、更新度较小的一类。

2.建筑与场所局部保护型

      部分传统风貌区可能发源于具有整体风貌的历史地段,但部分历史遗存已经遭受难以恢复的损毁,因此可针对风貌区内的重要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局部历史街巷进行重点保护,允许部分地段的保护性开发,在新旧和谐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更新与改造。此类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度、更新度中等。

3.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开发型

      部分传统风貌区的划定是基于“现代本位”,而非“历史边界”的,未能形成具有整体风貌和较有传统特色的历史街巷,但此类地段常与重要的历史背景或相关人物、事件相关。对此类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可在修葺、改善重要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基础上,着眼于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展示,改善人居环境,允许较大程度的更新,在更新过程中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转译。

(二)价值构成要素的保护分级

      对于物质性价值构成要素,以保护恢复为主的策略更接近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注重运用形态学的相关思想,侧重对历史空间肌理、道路格局和建筑风貌等的梳理;以更新改造为主的策略多运用类型学思想和城市设计方法,在新旧和谐的前提下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塑造风貌区的整体空间秩序与风貌;建筑样式分级保护策略是建筑整治、新建指引等工作的基础,其中保护型策略重在“识别”,更新型策略重在“引导”;地域文化策略采取了传承展示和培育恢复两种不同倾向的方式( 表 4)。

三  实证案例: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保护与更新

(一)现状概况与价值评价

1.现状概况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