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中部地区小城市特色空间认知方法研究 — 以安徽泗县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6-07 11:13:22
 
空间认知的精细化发展,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学习,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结构的重要性、城市特色的复杂性以及“人”对城市特色的重要性。结合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城市特色空间是由城市内能够展现独特形象的空间要素构成的,大体分为自然山水特色要素、历史文化特色要素和城市建设特色要素。各要素具有层级性,不同层级要素的规模范围、数量、影响力和特色价值不尽相同。此外,各级 /类特色空间具有复合性,如古典园林既是自然山水要素的延伸,又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综合叠加,以特定的空间分布形式相互联系,形成城市特色空间系统。对城市特色的认知,应既包含对特色要素的识别,又包含对整体结构特色的理解。

(三)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特色空间设计实践

      近年来,借鉴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等东部大城市先期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经验,中部地区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旨在对城市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
      郑州、蚌埠的城市特色空间认知从区域视野、历史演替、公众体验和要素剖析 4 个方面展开:①在区域视野方面,从都市、文化、水绿三方面对城区及周边范围的人工建筑特色要素、历史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要素及自然资源进行分析。②在历史演替方面,总结城市发展历程,强调特色文化空间的产生和发展,并将其划分为建筑文化空间、民族文化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教育文化空间、生活文化空间和行业文化空间( 图 1)。③在公众体验方面,向公众发放城市特色空间调查问卷,让他们对城市印象进行描述并对城市特色要素进行评价。④在要素剖析方面,从水绿、文化与都市3个角度对建成区内的现代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街坊文化特色、建筑风貌特色、公共中心特色和水体空间特色等展开详尽的描述(图2)。

      由于大中城市建设规模大、发展动力强、区位条件优异和历史资源相对丰富,其城市特色认知必然要依托一个严谨、科学的综合体系。但整体上,大中城市的特色空间认知往往过于复杂,认知过程存在分级标准不明晰、要素分类冗余等问题;着重关注各类特色要素,而忽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各层级要素叠加构成的不同结构未得到较好的认知,对结构特色的探讨不足。

二  我国中部地区小城市特色空间认知实践探索

      近年来,中部地区小城市也逐步开始了总体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的相关工作。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的建设规模较小,城市特色空间认知对象以及对象要素间的层级关系相对明确,城市的发展建设受周边自然、交通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小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扩张动力有限,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粗放式开发,对自然、历史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小城市对其城市特色的塑造、特色潜力的挖掘以及策略实施的可操作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怀远概况

      怀远位于蚌埠城区东侧,其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安徽省住建厅提出建设“具有徽风皖韵的美好城市”和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皖北最美县城”的口号背景下开展的。由于城市现状建设规模有限,怀远的城市特色空间认知主要强调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两个方面。
在自然山水方面,怀远拥有4条河、2 个湖泊和 2 座山,山水资源丰富;其古城是罕见的“山居南、水在北”的“倒座”格局,反映出中国古代筑城文化的灵活性。古城顺水建设,形成“四水绕双山,一湖映三城”的山—水—城格局。
      在历史文化方面,结合怀远的文化区位、历史脉络,梳理有价值的历史片区、历史街巷与历史建筑,构建历史价值评估体系;结合文化线路、要素特性和要素分布等对历史要素的价值做出判断,并将历史元素分成现状保护、现状保留、现状整治和遗迹重建4个类别。

(二)凤阳概况

      凤阳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其城市特色空间认知主要包括山—水—城特色资源与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两个方面。
      在山水资源层面,凤阳的山水资源与城市选址、建设的关系紧密,整体上体现了明中都城的选址思想:昆仑山为“祖山”;嵩山、荆涂山为“少祖山”;云母山为“前案”;钟乳山、离山为“左右护山”;前有长江,背依淮河。
      在城区层面,形成了“五山两水环一城”的风水格局:北侧有3座S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