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论坛6】以年轻社群为导向的传统社区微更新行动规划研究 |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6-01 10:02:09 |
|
新行动规划研究
(一)目标:共同体的构建
滕尼斯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他认为共同体是基于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自然形成的人类结合体。在对共同体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中,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帕克认为“被接受的共同体本质特征包括:一是按区域组织起来的人口;二是这些人口不同程度地完全扎根于他们赖以生息的土地;三是社区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 。在人类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传统产业逐步走向衰落,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本依附于传统产业所建立的社会网络走向破裂。因此,以“社群导向”为核心的传统社区更新,其根本目标是建设社区的共同体,通过目标社群的逐步引入,引导产业不断生长与发展,通过建立居民、社群和中介者等多角色之间的互助互惠网络,加强在地居民与外来者对社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实现传统社区更新的有机生长(图2)。

(二)引擎:年轻社群的选择
传统社区更新由在社区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议题和事件组成。在“社群导向”更新模式下,其目标社群是指组织、加入且最终构成这些行动事件同时最先进驻社区进行搅动的特定人群。目标社群的确定是更新战略设想与愿景实现的重要前提,其选择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抉择”。任何传统社区的更新都需要在原本衰落的空间“肌体”中重新注入鲜活“血液”,年轻社群因其独有的朝气、社区交往活力以及对于公共事务的热情成为社区更新的目标社群。从灵活性看,年轻社群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社区的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与新鲜感,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与新鲜感为社区自由生长提供了机会;从实效性看,年轻社群的集聚递增效应突出,同时也是各类媒介争先追逐的对象,他们具备的巨大能量使其成为传统社区更新启动的“发动机”。 厦门沙坡尾传统社区致力于吸引年轻社群,并以此为目标导向建设沙坡尾艺术西区。其运营团队以活跃在网络社区上的都市青年和年轻家庭为主要受众,积极引入符合年轻人群喜好的业态,补充年轻人喜欢的内容,提出“为城市生活提供年轻态度”的运营理念。沙坡尾运营团队利用其掌握的片区内物业资源,对入驻业态进行引导,以符合年轻社群的性格为考核目标,使沙坡尾成为年轻社群活动、消费与交往的创意场域,并将年轻社群的交互能量渗透进社区,以议题、事件和活动的形式促进年轻社群与社区的交互融合。台北的玖楼针对无法负担高昂房价的年轻人,以传统社区旧公寓作为空间载体,打造共享公寓,让年轻人住进富有生命力的空间,形成社区中生机勃勃的共生聚落,改变一般大众对于台北传统社区的想象。玖楼通过这种共居文化与价值观撑起年轻人的期待和彷徨,而年轻社群也促进了社区意识形态的转变。
(三)行动:社群与社区的交互融合
1.聚集:年轻社群的进驻
传统社区更新作为一个长期的行动过程,必然拥有某种价值取向,而这个价值取向将决定其工作目标、原则、方式与结果。年轻社群进驻社区的过程是与社区建立信任感和发挥价值的过程。年轻社群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及其可以为社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是甄选年轻社群进驻社区的关键条件。 传统产业衰落后的老旧社区存在大量空置的工业建筑,工业建筑一般结构坚固、体量庞大、内部空间空旷灵活,易于分割与重组,具有改造再利用的独享优势。此外,工业建筑产权相对简单,其再利用的低成本也为年轻社群进驻社区提供了空间介质。厦门沙坡尾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衰落后的老旧社区,在更新初期,以空置厂房的盘活为契机,在空置的冷冻厂冻库的特别空间(10cm厚的钢门、良好的隔音效果、宽敞的内部空间)中引入Live House音乐社群,把热爱音乐的年轻人聚集起来,诞生了厦门第一家专业的音乐演出现场— “Real Live”。Real Live的开幕,在厦门年轻社群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量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开始聚集在沙坡尾,从而凝聚了沙坡尾第一批固定的目标社群。多次造访台北松山文创园区的国际创意城市先驱查尔斯·兰德利(Charles Landry)曾说“松烟老厂房美极了,不过,走进园区却感受不到创意与生命力”。他指出,松山文创园区需要创造人才聚集的环境,通过良好的规划吸引年轻创业者,让年轻人进驻老建筑,让创意青年推动城市基底的改变;同时,可连接具有强烈的议题性与组织工作能力的创意社群网络,以议题、活动等互动形式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提供一个可以放松舒压、体验慢生活的好场所。
2.拓展:社群与社区网络的建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