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广角】台湾宜兰县存量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及其路径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3-29 10:07:33
 
县的观光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上升到 40%。为了应对增量开发造成的人居空间品质下降,宜兰县通过划定生长边界、严控总量与增量、分期发展、区域优先和公私协作的措施,渐进完善基础设施,从单纯的环境措施转向存量空间的法定化管理 ( 图 3,图 4)。景观基底的开发基本形成了旅游经济框架体系,宜兰县结合空间控制的契机,提出文化立县的理念,通过社区营造,政策指导、弹性引导升级培育存量空间,通过文化活动整合文化设施及文化空间,形成文化集群,带动旅游发展深入社区,初步实现了全域旅游发展。

1.法定化管理城市空间,渐进完善基础设施

      宜兰县预见北宜高速公路通车及观光旅游会带来房地产粗放式发展,先后委托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及刘太格团队制定《宜兰县观光发展整体规划》《2001新兰阳计划》《宜兰县总体规划》,将县域空间作为有限发展体,以生态承载力确定人口增长极限,以存量化的思维,实现动态管理,从此宜兰县真正走向存量化发展,以延续全面发展产业并能长期培育高品质生活的远期目标。宜兰县首先划定生态敏感区、生长边界,通过容积率等规划工具管控人口,减缓公共设施压力,确保高品质空间环境。为了创建紧凑高效的城镇群,宜兰县提出多中心、组团式的集中发展带,以铁路及高速公路串联,形成大型公共交通导向的城镇群。在发展过程中,宜兰县注重分期发展,以优先发展区域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整合共享资源、提高资金投入效率;同时,通过租税减免、容积率转移等政策,促进民间资本与政府互惠共利,减缓财政支出的压力,渐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2.培育人文空间,推动文化集群发展

      为了深化全县旅游发展,宜兰县提出文化立县政策。文化发展需要长线培育,对小城镇是巨大的挑战。全面推广文化产业,需要在地居民的参与,因此宜兰县大力推进科普文史教育,培育在地经营。此外,兴建传统艺术中心、县史馆及兰阳博物馆家族等大型文化设施,推动社区层级的文化馆建设,如白米木屐馆、二结生活馆和玉田弄狮会馆等,形成博物馆集群,为文化旅游发展做好铺垫。
      随着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宜兰县因势利导,鼓励公众参与,通过一系列地景改造试验,建构地方建筑风格,培育人文空间,实现特色风貌旅游。宜兰县培育人文空间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地方性法规政策指导建设,如《历史空间活化运动》。通过制定《宜兰县历史空间政策》,鼓励活化历史空间,置换功能,融入都市计划,打造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如宜兰设治纪念馆、宜兰监狱门厅和员山机堡等。历史空间的保存与再利用开创了通过地方法规政策促进存量化空间活化的模式。其二是通过非法定性、非标准化示范模式,弹性引导风貌建设,如《宜兰厝计划》《新校园运动》。在《宜兰厝计划》中,采取“政府+建筑师+居民”的参与式改造模式,并制定了涵构基地、建筑设计语汇和材料工法三方面的《宜兰厝设计准则》。新校园运动以武塔小学为范例,总结出大草皮、绿树、斜屋顶和廊桥等重要语汇,大规模运用到校园空间改造中,通过校园整体规划,不仅创造了宜兰县校园的地景特色,同时开创了社区化、公园化、开放式的校园整体规划范式,成为全台湾效仿的对象。
      随着社区营造政策的提出,文化活动成为盘活文化设施、人文空间的有效模式,通过建构特色文化产业,长期带动就业及周边产业发展。诸多国际化公共设施陆续建成,是宜兰县创办诸多地区级文化活动的关键,如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社区营造博览会、国际童玩节、台湾文艺季、开兰195和欢乐宜兰年等;宜兰县在建构大型文化活动的同时,与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发起培育社区规划师计划,放权乡镇,深入社区,促使全城文艺活动密集展开,实现全县文化产业联结,带动区域振兴。

(三)存量化发展3.0阶段:综合存量主导的网络整合与特色经营(1998年至今)

      随着社区营造的蓬勃发展、交通路网的全面建成,宜兰县观光旅游达到空前的规模,2001年全县总收益约1.8亿,2004年总收益约3.5亿,翻了近一倍,证明低污染、低成本的存量化发展路径是切实可行的。发展到成熟阶段,存量资本效能降低,综合存量的极致化挖掘利用是存量化 3.0 阶段的重要突破口,特色塑造和专业化分工成为提升城市效能与竞争力的关键。宜兰县采用“都市针灸”的设计手法,构建日常生活廊道,形成精细化旅游网络;通过“一乡一品”的社区营造,引入高新技术,深化产业链,形成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