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管理】重庆“多规协同”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实践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3-21 09:49:20
 
p;    由于城乡空间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空间资源管控难度的加大,加之手段和方法的局限,导致无法准确把握现状与资源环境条件,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动态运行的规律,影响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5. 规划工作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规划过程中社会各方参与规划编制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此外,规划修改程序严格、流程繁琐,尤其是多部门审查审批时,程序多,亟待在规范化、法制化的同时,提高协同的工作效率。

二  “多规协同”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构建

(一)确立无死角、全域覆盖的体系构建目标

      构建统一协调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切实打破城乡二元规划格局,坚持制定涵盖城市与农村、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全域”规划,统筹城乡人口、产业、配套资源布局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真正实现全域空间资源都有规划管控、所有建设项目都有规划遵循的目标,从而实现从规划部门的小规划走向全社会的大规划,实现空间上“无死角、无重叠”的规划全覆盖。

(二) 坚持目标、价值、问题、需求导向的体系构建原则

      基于全域覆盖的体系构建目标,确立四项体系构建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立足“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对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整体设计与统筹谋划,并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当前和长远、刚性与弹性这三者间的关系;二是坚持价值导向,强化法定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围绕服务于城市的永续发展目标,选取具有长期价值的重要领域开展规划编制,使规划既能服务当前,又能支撑长远的发展,真正发挥好城乡规划超前引导发展及作为发展支撑的重要作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视角出发,开展对于既有规划编制体系和编制内容的综合分析、评估,诊断存在的问题、症结与根源,针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四是坚持需求导向,尊重民意,贴近民生,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进一步强化为城乡居民服务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等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

(三)  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状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结合重庆实际,本文构建了“五级、三类、两支撑”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图1)。其中,法定规划是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主干,是依法对空间资源、建设行为进行管理的主要和基本依据。通过将以属地规划管理为特征的法定规划和以属性规划管理为特征的专业、专项规划相结合,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状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体系的完整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减少规划盲点与冲突,达成社会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实现对空间资源的有效管控。

1. 纵向到底,形成五大规划层级

      根据重庆的资源环境特点,将城乡空间规划分为市域、主城、区县、镇乡和村5个层级,这五级对应于政府空间管理事权的5个层级。

2. 横向到边,划分三大规划类型

      将重庆市城乡空间规划分为法定规划、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三大类。法定规划指《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中必须制定的规划,2017 年 3 月1日施行的新版《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所规定的法定规划体系架构与原条例保持一致,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专项规划是指由规划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的法定规划体系外的相关规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明确要求编制的专项规划;二是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在总体规划编制中需要进行同步编制或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包括各类用地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能源利用规划、社区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
      专业规划是指涉及空间布局、与城乡规划紧密相关的规划,一般由其他部门牵头组织编制,规划部门予以配合。包括交通设施规划、市政设施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能源设施规划、水利设施规划、防灾减灾规划,以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

3. 夯实基础,强化两大技术支撑

       为提高规划水平,增强规划科学性,需要进一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